2025年4月,在陕西岐山县举办的《智慧助农 品牌强农》2025粮食单产提升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推广田间日大会上,陕西易伦岁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携自主研发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解决方案】重磅登场。通过现场技术演示与深度讲解,公司向与会专家、农业从业者及媒体全面展示了该系统在节水增效、精准管理及农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突破性应用,为破解传统农业难题提供了创新范本。
直击痛点:传统灌溉转型迫在眉睫
在大会核心演示环节,陕西易伦岁丰技术负责人赵强以“项目背景与痛点”为切入点,剖析当前农业灌溉困境。他指出,全球农业用水占比高达70%,而岐山县作为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仅629毫米,传统灌溉亩均用水量达90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
“传统灌溉依赖人工经验,不仅效率低下,还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赵强强调,“智能节水灌溉系统通过精准化、自动化管理,可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亩均用水量降至10立方米,节水效果直接关联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维目标:科技重塑节水增效新体系
针对系统设计目标,赵强提出“节水、降本、提效、环保”四维目标体系:
节水率突破95%:依托土壤多参数传感器实时监测湿度、EC值及NPK含量,结合AI算法与气象数据动态调整灌溉策略,实现“按需供水”。
成本优化92%:通过无人值守自动化控制,亩均灌溉成本由传统方式的68.4元降至5.3元,人工需求趋近于零。
效率提升300%:亩均灌溉时长从传统数小时缩短至0.12小时,并适配褐土、潮土、黄绵土等复杂土壤类型,确保灌溉均匀高效。
水肥一体减污增效:集成水肥精准控制技术,肥料利用率提升30%,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技术突破:分层架构驱动智慧灌溉生态
核心技术架构演示环节中,陕西易伦岁丰首次公开三大创新技术模块:
分层架构设计:传感器层部署高精度土壤多参数传感器,物联网通信技术保障数据实时传输,云端AI平台动态生成灌溉决策,形成“感知-传输-决策-执行”闭环。
AI灌溉决策算法:融合气象预报、历史数据与实时土壤参数,算法可自主学习优化,精准预测作物需水量,实现灌溉策略动态调整。
水肥一体精准控制:通过自动化配肥系统,同步调控灌溉水量与肥料浓度,确保养分均匀分布,作物增产幅度达15%以上。
落地实践:基建工程夯实规模化应用基础
在建设实施板块,赵强重点展示了系统的三大核心基建工程:
双体蓄水池建设:总容量3500立方米的防渗漏蓄水池,配备自动补水系统,保障干旱季节灌溉水源稳定供应。
智能喷枪全覆盖:37台覆盖半径60米的智能喷枪支持多角度、多流量调节,适应小麦、玉米等不同作物灌溉需求,喷洒均匀度达95%。
高效增压泵配置:75千瓦增压泵每小时输水90立方米,结合节能设计降低能耗30%,为大规模农田提供强劲动力支持。
成本效益:破解农业“最后一公里”难题
成本效益分析数据显示,智能系统不仅节水率高达90%,还可将亩均成本降低92%,单产提升15%以上。赵强强调:“该系统通过精准灌溉与数字化管理,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既缓解了水资源压力,又为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夯实了基础。”
助力产业升级:迈向智慧农业新未来
此次演示获得与会者高度评价,专家指出,陕西易伦岁丰的智能灌溉管理系统深度融合科技与农业,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的标杆实践。未来,该技术有望在全国干旱地区推广,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陕西易伦岁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表示,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以智慧灌溉为核心,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