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健肤胎记的周宏主任、杨美清主任、杨明勇主任与周新年主任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世界最新医学》上发表了一项题为《用DUB皮肤超声评判染料激光(595 nm)联合博来霉素治疗微静脉畸形疗效的临床观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引入了DUB皮肤超声技术,系统评估了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博来霉素在治疗微静脉畸形方面的临床效果,为这一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的皮肤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真皮乳头层的血管扩张,多发生于颜面部等外露部位,给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冷冻、手术等,往往容易导致局部瘢痕、色素减退甚至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广州市健肤胎记医生团队引入了DUB皮肤超声技术,并与595nm染料激光和博来霉素相结合进行治疗。DUB皮肤超声技术拥有22兆赫兹的高频探头和70微米的超声分辨率,能够准确测量皮肤各层的厚度以及病变的范围和深度,自动计算皮肤密度,并对早期发现小的病变病灶和判断病变性质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技术的引入,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此次研究共纳入了100例微静脉畸形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595nm激光联合博来霉素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激光治疗)。通过DUB皮肤超声技术动态监测病灶血管密度、管径及血流变化,并结合皮肤镜观察和随访数据,对疗效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8%(P<0.05)。联合治疗组在深紫色或增厚型病灶的改善上表现尤为显著,且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性的色素沉着。研究进一步证实,DUB超声能够精准识别血管的闭合状态,突破了传统评估方法的主观性局限,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视化的依据。
周宏主任表示:“DUB皮肤超声的应用是微静脉畸形诊疗领域的一项重大进步。它不仅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主观性强的问题,还能够实时监测血管的闭合情况,从而避免过度治疗或遗漏病灶。”此外,联合疗法通过激光破坏浅层的血管,同时利用博来霉素抑制深层血管的增生,实现了多层次靶向治疗的目标。
广州市健肤胎记医生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微静脉畸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皮肤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这一创新性的研究在提高微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皮肤血管性疾病治疗领域的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