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合肥大学“你别管什么队”三创竞赛团队在指导老师王安琪的带领下,赴宣城市宣州区开展《‘皖美’新村——执棋非遗,破局皖南村旅》项目调研。团队通过政校联动、非遗探访、业态考察三位一体的调研模式,探索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团队先后走访了宣州区文化和旅游局、省级非遗枣木梳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熊先生及水东老街十八踏土菜馆等文旅融合示范点,通过政校联动、非遗探访、业态考察三位一体的调研模式,精准锚定皖南乡村旅游"文化变现难、产品同质化、非遗活化弱"等痛点难点,为项目"非遗+旅游+科技"的创新模式注入实践动能。
政校联动:文旅局为项目落地出谋划策
为了更好地推动“皖美新村”项目的落地实施,团队首先与宣州区文化和旅游局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助力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该局质监所杨文旭同志、产业科罗润凤、张淼及郭顺等负责同志与团队展开了深入交流。文旅局对项目"以非遗活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理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契合宣州文旅融合发展新方向。同时,参加交流的文旅局相关部门业务骨干从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营等维度,为项目落地提供了专业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文旅局表示可以通过官方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为项目提供宣发支持,助力打造皖南乡村旅游新名片。
图1:合肥大学项目团队与宣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同志进行座谈交流。
非遗探访:匠心传承焕发时代光彩
随后,团队走访了省级非遗枣木梳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熊宣峰先生,深入了解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旅游结合的切入点。在熊宣峰先生的工作室,熊先生详细地介绍了枣木梳制作的完整工序,并指导团队成员体验梳子打磨、刻字等传统工艺,感悟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探访交流中,熊宣峰对“皖美新村”项目"非遗+旅游+科技"的创新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期待通过项目平台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机。
图2:团队成员体验枣木梳制作工艺。
业态考察:老街餐饮折射文旅发展新机遇
在水东老街十八踏土菜馆,负责人王晓婷女士向团队详细介绍了老街历史沿革及"五道井"等文化地标的渊源。通过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当地中小餐饮企业在品牌打造、客源引流、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痛点,这些一手调研资料为项目的商业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项目后续的精准落地奠定了实践基础。
图3:水东老街十八踏土菜馆负责人介绍老街历史文化。
此次走访为“皖美新村”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发。皖南地区的文旅发展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智慧旅游平台的引入和非遗文化的创新推广,可以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发展潜力。未来,我们期望与文旅局、非遗传承人及农家乐经营者进一步合作,探索更多可行方案,助力皖南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
皖南,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土地,正等待着更多游客的到来,也期待着智慧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撰稿人:王安琪 芦钰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