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恰逢《生物产业技术》创刊十周年之际,这本见证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学术期刊,迎来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从初创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专业权威,期刊的成长轨迹深刻映射着中国生物产业的崛起之路。期刊的成长凝聚着多方合力,其中时任编辑部主任高炜(现任拜耳作物科学中国监管政策与科学事务负责人)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任职期间,她以战略家的远见、实干家的担当,带领团队将《生物产业技术》打造成为连接学术与产业的桥梁,为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砥砺十年:与产业同频共振的办刊初心
2005年,《生物产业技术》在生物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彼时,中国生物产业正处于“十一五”规划的起步阶段,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学术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明显断层。高炜回忆道:“创刊之初,我们便确立了‘聚焦生物产业,关注技术进步’的核心理念,既要记录科研突破,更要推动技术转化。”这一前瞻定位,让期刊从诞生便肩负起双重使命:既要做学术成果的记录者,更要当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十年间,期刊与产业同频共振。从“十一五”期间生物医药领域的初步探索,到“十二五”期间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细分赛道的全面开花,《生物产业技术》始终站在行业前沿。高炜团队通过策划“生物制造专题”“生物经济展望”等系列选题,深度解读政策动向、剖析技术瓶颈、预判市场趋势,为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期刊推出“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特刊,邀请邓子新、赵国屏等院士撰文,系统梳理基因线路设计、细胞工厂构建等关键技术,被多家生物企业列为研发指南。
专业素养提升,为期刊发展筑牢根基
高炜深知,一本高质量的期刊离不开专业的编辑团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期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2009 年,她积极参与了 “中央单位科技期刊主编岗位培训”。在培训期间,她系统地学习了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规范和管理方法,从稿件的选题策划到编辑审核,从出版流程的把控到期刊的整体运营,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学习。这次培训进一步强化了高炜在科技期刊领域的专业能力,为她后续在《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方位引领,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在担任《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主任期间,高炜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专业的业务能力,从多个方面为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炜密切关注生物产业技术的发展动态,深入研究热点问题,并结合读者需求,精心组织策划选题。高炜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确保期刊内容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编辑团队提交的稿件,高炜进行严格审核。她从学术质量、技术水平、内容创新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把关,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期刊质量的细节。 通过这样严格的审核机制,高炜确保了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符合期刊的质量标准和学术定位,维护了期刊在学术界的声誉。
设计和优化期刊的栏目设置也是高炜工作的重要内容。她使栏目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能够涵盖生物产业技术的各个重要领域。早期,期刊的栏目设置相对较为宽泛,随着生物产业的细分和发展,高炜根据学科发展和读者反馈,适时对栏目内容进行调整。
在团队管理方面,高炜根据编辑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包括稿件初审、编辑加工、校对等,确保编辑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同时,她注重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促进团队合作与沟通。定期组织团队会议,让编辑们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她的带领下,编辑团队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高炜根据期刊的出版周期和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出版计划,确保每期期刊按时、高质量出版。在出版过程中,涉及到排版、印刷、发行等多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期刊的按时出版。高炜积极协调与这些部门的工作,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出版流程的顺畅衔接。
感恩过往,展望未来再谱新篇
回顾过去,高炜表示,《生物产业技术》取得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主办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给予了巨大支持,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杂志历届指导委员会和编委会的关怀和指导,为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生物产业技术》也得到了我国生物技术方面的科技和产业人员、生物企业和国外有关刊物的支持,一批行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不辞辛苦,为杂志亲自撰写了一篇篇高质量的技术报告、述评。在十周年纪念特刊中,重点推出前沿生物技术 —— 合成生物学专题,并邀请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环境生物和生物农业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做专访和特邀撰稿,这正是各方支持的体现,也为期刊十周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是我国全面完成 “十二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我国 “十三五” 改革发展的规划布局之年。《生物产业技术》将以此为契机、以创刊十周年为新起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炜和她的团队将继续努力提升办刊水平,努力打造《生物产业技术》成为了解行业的窗口、展示产业的窗口、宣传企业的阵地、技术交流的平台、咨询服务的帮手,为推动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做贡献。相信未来,在各方的支持下,《生物产业技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撰稿人:陈潇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