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立仅2年多的睡眠科技公司“眠白科技”获得了由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独家投资的数千万A轮融资。“睡眠经济”这一概念也更进一步的走近了大家的视野。
熬夜催生“睡眠经济”
早前,网络有一个流行词汇——“特困生”,然而里面的“困”却并非常规字面理解上“贫困”的意思,而是“困乏”的意思,睡不醒已经成为当下许多人生活的常态。2020年关于睡眠问题的网络搜索量增长高达43%,与此同时,据梦洁大数据调研显示,有67.24%的人出现失眠症状、55.37%的人认为睡眠质量一般、17.51%的人认为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不容小觑。
同时,在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中,有80.88%的人在近半年有熬夜情况,其中,77.05%的人表示熬夜频率在每周1-4次,43.09%的人是主动选择的熬夜。而失眠、熬夜等睡眠问题与当下人们生活工作的状态不无关系,工作压力大、白天无空闲时间只能熬夜释放自己等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数据显示,失眠人群中,22-30岁的占30.9%、31-40岁的占43.4%。
几乎成为全民困扰的睡眠问题推动了睡眠产业的快速发展,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睡眠经济市场从2616亿元增长至3778亿元,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4000亿元以上的规模。
不少以健康睡眠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除开篇提到的眠白科技外,主攻智慧睡眠检测市场的云睿智能,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B融资;睡眠家居品牌“半日闲”获超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主打睡眠黑科技产品的家居品牌菠萝斑马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等等。睡眠经济成为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睡眠领域这一赛道,纷纷加码入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经营范围涉及“睡眠”的在业/存续的企业有958家,其中从2018年起,企业的注册数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2018年至今,注册企业数达554家,占企业总数量的57.82%。这些企业在睡眠领域的研究囊括了从睡眠前的助眠设备、助眠保健品到睡眠中的状态监测仪,从实体的高科技床具、家具到智能程序APP等,从影响人们睡眠因素的方方面面入手,开发出包括智能助眠床垫、助眠灯、香薰仪、睡眠手环等在内的多款产品,以期带给消费者更健康的睡眠体验。
而消费者也对这些助眠产品格外买账。去年,小米有品众筹上架了8H Milan智能电动床Pro产品,根据官方统计,该产品众筹有近万人参与,众筹金额达343万元;去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中,“睡眠仪”需求同比增长超1200%;今年京东618大促中,与睡眠相关的床垫等产品实现了全线增长。
睡眠产品是“智商税”?“野蛮生长”亟需行业成规
在这些睡眠产品销量大涨的同时,关于其效果差、是智商税伪概念产品的吐槽也不绝于耳。据艾媒咨询在今年8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57.7%的用户认为助眠产品的实际效果弱、产品价格虚高与价值不匹配,31.12%的消费者认为商家广告有夸大宣传之嫌。
在黑猫投诉平台和京东睡眠仪产品评论区中,关于产品无效果的投诉吐槽也频频出现,甚至有个别消费者在使用睡眠仪后出现了全身发麻的现象,给消费者的身体安全带来了隐患。
为进一步了解这些睡眠产品,以近两年大火的睡眠仪为例,E侠君走访了几家家电卖场、药店和医疗器械门店。在家电卖场和传统药店中并没有发现关于睡眠仪产品的销售,药店的店员在听到E侠君入睡困难后,推荐了褪黑素产品;一些医疗器械门店中,有睡眠仪产品,但可挑选的种类较少,在E侠君问及睡眠仪的销量和效果时,店员表示销量十分一般,“这东西主要是年轻人比较了解,但年轻人很少来这买东西,买的话也是血压仪什么的为主。”同时店员还表示说,他自己并没有使用过,但人的个体差异较大,效果因人而异。
与此同时,在上述艾媒咨询研究报告中,有51.38%的消费者认为睡眠经济行业监管不严格,41.98%消费者认为睡眠经济行业标准、规范欠缺。的确,现在涉及睡眠概念的产品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而这与其产品形态比较分散不无关系,如前文提及的那样,从智能产品到床具再到软件APP等,贴着助眠标签的睡眠产品种类众多,并分散到多个行业类别中,这一方面代表着睡眠产业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也给行业的统一成规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代表着行业的统一成规势必要提上日程,才能使全面发展的睡眠经济走向健康化的未来。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