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往往源自生活的点滴感悟,像是清晨初升的阳光,穿透晨雾,温柔而明亮。绘画,作为人类情感与思想的凝结,最能直观地表达内心的所见、所感。而其中,水墨画以其独特的写意与含蓄,早已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瑰宝。正如古人所言:“传神写照,最在眼中”,在中国画的长河中,人物画历来是“传神”之所在,牟健梅教授,便是这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巧妙使者,她用一笔一墨,勾勒出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每个观者的童年与梦想。
牟健梅,山东艺术学院的教授,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致力于中国绘画学的研究与创作,尤其是在儿童趣味画领域,深得其妙。她的画作,常常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与生活的质感,尤其是那些灵动的儿童形象,深得人心,令人陶醉。她的笔下,或许是小小的孩童在嬉戏,或许是一场雨后的归家,抑或是一份简单却充满爱的日常。看似稚嫩的线条与色彩,实则透过那些孩子眼中的世界,我们似乎能看见久违的童真与纯粹。
“我的每一幅画,都是对童年的一次追溯。”牟健梅说,她的画作或许简单,却每一笔都倾注着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儿童心灵的理解。她告诉我,她从小便热爱绘画,特别是儿童画。那时的她,便以孩童的眼睛看世界,认为艺术最美的状态便是如此——纯粹且自由。
牟教授的创作,深受古代画家“传神写照”这一理念的影响。她提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对于中国人物画影响深远,而在她的作品中,这一概念得到了延续与发展。她将“眼神”作为画中人物情感的载体,特别是在绘制儿童画时,眼睛往往是传递情感的唯一通道。“在我的画作中,人物的外貌与体型只是载体,真正的灵魂在眼睛里。尤其是儿童的眼睛,它们清澈、纯真,能够反射出最真挚的情感和思想。”
我静静地注视着她的画集,书中的一幅幅儿童画作跃然纸上,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让人感到温暖与亲切。她笔下的孩子,或是一脸的天真,或是一抹羞涩的微笑,或是调皮的眼神,仿佛带领观者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而这种回归,不仅仅是对个人童年的回忆,更是对每个观者心中那份纯真记忆的唤醒。
她笑着回忆道:“我常常觉得,绘画不仅是我的职业,它更像是我与世界沟通的语言。我的水墨画,承载着我对童年无限美好的想象,也承载着我对于生活的深切理解。”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她个人的情感与思考,牟健梅通过水墨的沉静与笔触的流畅,将那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场景转化为饱含情感与哲理的艺术作品。在她的世界里,儿童的天真和成人的智慧之间没有界限,只有自然与和谐。
在她的创作历程中,牟健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她的画作不拘泥于传统人物画的形式,而是将中国水墨的写意与儿童的天真相融合。她的作品没有过多的装饰,笔触简洁却富有张力,墨色柔和而富有层次,每一幅画都像是一首细腻的诗,读来让人感到心灵的共鸣。
“绘画是我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她向我展示她的一幅画作——《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这幅作品曾入围2016年翰墨青州•中国农民画作品展,画中,孩子们的笑脸展现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生活的热爱。“这幅画不仅仅是对童年的回忆,更是我对新中国成长的见证与情感表达。”牟健梅这样说道。她的画作,深刻而温柔,不单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与历史的交织,时代的印记。
谈及绘画艺术,牟教授充满感慨:“真正的艺术,并非高深莫测的孤芳自赏,而是能与人心共鸣,打破国界、种族、身份的界限。就像孩子的眼睛,不分国别与文化,它们所传达的真诚与纯粹,人人都能理解。”
今天,牟健梅的作品已经遍布画展、画册、书籍,她的艺术语言不仅是中国画的继承者,更是时代的表达者。她的水墨童趣画,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生活情感,而每一幅画背后,都有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坚持。
“艺术,终究是一种回归,是一种源于生活、超越生活的心灵抒发。”牟健梅淡淡地说道,“无论是对童年的回忆,还是对艺术的追求,我的笔下,始终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亦是属于每个观者的共同记忆。”
在水墨的世界里,她描绘着童年的记忆,也照亮着每一颗渴望温暖与共鸣的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