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2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双年会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以岭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等1500余名该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心律失常防治的新进展,见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成立30周年的卓越成就。
众所周知,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民生命健康危害较大。研究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中国约54万人/年)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80%为心律失常性猝死。心律失常不仅可并发于慢性心衰、心肌缺血、心肌肥厚等器质性心脏病,很多时候也发生于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
近年来,我国中医学家吴以岭院士将中医“承制调平”中由“调”至“平”的整体系统治疗思想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提出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为我国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药物选择,得到行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
此次会议上,在题为《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基于通络干预研究》的报告中,吴以岭院士指出,“调”不同于对抗与替代治疗,可以减少病理损伤因素,提高机体保护机制,“调”避免了“阻滞与对抗”导致的一系列临床问题,对“阻滞与对抗”难以起到治疗效果的复杂性疾病有效。用现代医学观点来解释,“整合调节”不局限于某一环节、某一个层面,而是整合影响心律失常的多种因素和机制,从分子、细胞、组织、心脏整体,甚至整个人体相互间联系入手,通过调和物质基础和功能结构不平衡、调和心脏离子通道功能不平衡、调和非离子通道作用的不平衡达到人体内外环境和谐平衡,从而恢复人体正常的调控机制。
基于中医“承制调平”思想创新研制出调节心律的代表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很好地体现了“调”治心律失常的治疗思想。参松养心胶囊遣方用药汲取金元名医张元素生脉散和近代名医张锡纯定心汤的经验。方中“温阳、补益”与“清火、通络”有机配伍。一升一降,一补一通,使心之气血充沛、阴平阳秘,脉络通利,恢复心脏正常的心率、心律及心力。既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清火药,又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温热药。不仅突破了传统“抗律”药物两难境地治疗现状,也避免了其他中药单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心率缓慢和传导阻滞的弊端。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曹克将教授指出,微循环障碍引起微血管和心肌损伤,导致电活动不稳定,进而引发和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因缺血导致的心肌微循环障碍,保护心肌细胞,逆转电重构、结构重构和神经重构,改善心功能,发挥整合调律、快慢兼治的作用。在治疗非器质性室早、器质性室早,窦缓合并室早及心衰合并室早上均有显著疗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鹤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由曹克将教授牵头,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担任顾问,联合22家三甲医院开展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非器质性室早,参松养心胶囊降低室早的次数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冠心病伴室性早搏和高血压伴室性早搏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参松养心胶囊可减少早搏次数,改善症状,疗效优于美西律,且无致心律失常副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铮教授在报告中介绍,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等11家医院共同参与的349例临床循证研究显示,对于阵发性房颤,参松养心胶囊维持窦律的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改善症状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是房颤患者可长期服用的药物。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主任医师陈良华教授指出,《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参松养心胶囊为室性早搏/窦缓伴室早/心衰伴室早的治疗用药。共识指出,参松养心胶囊能有效降低24h室早次数,提高24h室早下降率,还能有效提高缓慢心率7.15次/分,改善心功能,为窦缓伴室早、心衰伴室早等复杂型心律失常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为我国心律失常诊治、心电生理及起搏领域的最高学术盛会,本次大会以“科学、创新、合作、共进”为主题,集中荟萃近年来国内外在心律失常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展示我国在心律失常诊治、心脏电生理及起搏领域的丰硕成果。结合中医的整体思想,心律失常治疗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全新思路,对西方医学研究心律失常诊治也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