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义行天下”社会实践团队
团队成员:陈城、翁方、陈心晏、余诗慧、吴昊
团队指导老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晓东
——————————————————————————————————
义乌历史悠久,从乌伤县建立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自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至今,已逾百年,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奋斗的壮美华章。在分水塘村,望道先生尝到了真理的味道,引来了真理的火种,激发了信仰的力量。而后涌现的施存统、冯雪峰等一批革命志士,继承了真理的火种,为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心竭力、鞠躬尽瘁。鱼曹头村、“第八大队”“坚勇大队”的枪声划破了义乌的天空,与国民党反动派及侵华日军殊死搏斗,洒下的热血赋予了这片土地红色的基因。斗转星移,在谢高华老书记及历代县委县政府的改革担当下,跟随着鸡毛换糖先行者的脚步,义乌人民焕发着“四千精神”,打造出了不断迭代的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绘就了一幅“义乌上河图”。十八大以来,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义新欧迎着复兴的古丝路,横亘欧亚大陆,书写了新的丝路奇迹。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下,七一村、缸窑村等乡村在共富路上走在了前头,绘就了幸福生活的新图景。义乌,正日益蝶变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人民幸福安康的盛世乐园。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感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义行天下”综合实践团队的五位学子回到家乡义乌,重温百年党史,寻找改革火种,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
一、《共产党宣言》首译地传承“真理的味道”,催发信仰的力量
7月18日,追随着历史的足迹,实践团队来到了分水塘村——《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诞生地,也是翻译者陈望道先生的出生地、成长地。
“陈望道家非常富裕,但他家家风家教也非常严格,像陈望道从小就要做到三个要点。第一就是他要努力学习读书,第二是要参加劳动,第三就是要增强体质,学习武术,从而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后来才有陈望道这样不错的人才,他从小就有了很大的理想抱负。”陈望道故居的讲解员陈华仙这样说道。她今年55岁,也是陈望道先生的堂侄女。
在这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前廊式天井院结构的砖木建筑中,陈华仙带着大家边走边讲解。看着位于西厢房的三弟书房和位于东厢房的二弟书房,陈华仙说道:“陈望道家是三兄弟。陈望道在上海工作,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他的儿子后来也在复旦大学任教。他的二弟毕业于浙江大学,后来在宁波教书。他的三弟毕业于复旦大学,后来回到义乌担任大成中学校长和义乌中学副校长,所以三弟的儿子后来也留在了义乌。”陈望道一家三兄弟都投身教育事业,为上海浙江一带植下了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
1936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就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在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施复亮撰写的《非孝》一文成为了一师风潮的导火索,在浙江的新旧思想产生了激烈的交锋。一师风潮爆发后,急需一本指导思想的“新武器”,陈望道带着英文版和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回到故乡分水塘,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翻译工作之中。在这里,也流传出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
为什么当时陈望道承担了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重大使命呢?陈华仙说:“陈望道先后在欧美和日本留学,因为翻译共产党宣言必须要懂两门外语以上,而且就是要很理解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他是语言学家,所以翻译的任务就是非他莫属了。”陈望道在日本留学时,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日本的早期社会主义,回到中国又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这些条件更使得陈望道成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不二人选。
实践团队在陈华仙的带领下,来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柴房内。百年前,陈望道就在这张书桌上,依靠一支笔、一盏灯、两条长凳,首次尝到了“真理的味道”。将《共产党宣言》译出后,陈望道曾在新渔阳里给他的几位学生包括施复亮“补习功课”。
分水塘村位于13.5公里信仰线路的终点,为红色旅游区块中一个重要的旅游点,有许多附近的党员来此“品信仰的味道,求真理的精神”。放暑假以来,有多个学校组织学生到陈望道故居研学。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基地,2017年以来分水塘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港集团参与共建望道信仰线,对村落进行了开发,村内建设有义新欧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场馆,党员干部铆足干劲,持续推进望道信仰精品线建设。随着游客的增多,后续民宿、餐饮等硬件设施会跟上发展步伐,村集体合作社的分红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村民的素质也有所提高,村落的门面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分水塘村作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正在铺展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二、东叶神坛孕育革命烈士,继承真理火种
金华和义乌交界处异峰突起,那就是著名诗人曾经讴歌过的双尖山,在这山脚下,过了大堰河,在源东乡的东叶村,曾孕育了一个民主革命之家——中国共产党组织发起人、团中央第一任书记、民建创始人之一、民主革命战士施复亮,他的妻子中国早期妇女运动领导者、全国妇联执委钟复光,还有施复亮钟复光二人爱情的结晶“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三人见证了二十世纪近百年的历史,对我国民主革命事业及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7月19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施复亮故居,参观了施复亮的书房、卧室,寻找了施复亮同童年常饮的清泉古井,走过了通往施复亮、施光南父子墓地的怀先步道,了解施复亮的革命事迹,慢慢揭开了这个民主革命之家的光辉面貌。
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主体建筑为一进五开间堂楼加左右楼梯间,两侧用房各一间,形成三合院式院落。故居前院伫立着施存统及其儿子施光南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仿佛他们从未离去,一直望着“希望的田野”,守护着他们热爱的中国。
施复亮在1917年考取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后,积极参与创办《浙江新潮》,五四运动后撰写的《非孝》一鸣惊人,引发一师学潮。而后作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探索社会主义,参加了北京工读互助团。1920年6月,施存统在上海参与组织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施复亮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而后担任了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组长。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施存统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国民大革命时期,施复亮热心群众运动。犯了脱共错误后,施复亮依然潜心寒窗学术研究,积极探索中间道路。抗战时期,他奔走呼号,宣传抗日救亡,主张治经济,救时弊。1945年,为发挥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施复亮参与创立了民主建国会。解放战争期间,施复亮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进行了揭露和谴责,并发表了《中间派的政治路线》,鼓励民建一致通过“赞成中共‘五一’号召”,在国共两党中郑重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施复亮担任劳动部副部长,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积极开展劳动部的工作,并且改造民主建国会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政党。施复亮想把余生全部贡献给党,努力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却因疾病而半身瘫痪,住院期间仍然关心祖国的建设和民主建国会的工作。
施复亮故居的结束语中这样写道:“纵观施复亮的一生,在政治事业、革命工作上,他是一个热情的、有正义感的、终身追求真理的人。在家庭生活中,他为人耿直廉洁,開任坦白;待人诚恳热情、平易近人;生活朴素,仗义疏财。他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但却给人民留下来很多无价的、可以继承和学习的宝费财富。他极其刻苦地学习传播马克恩主义,自觉为革命糊躬尽瘁;他著作等身,尤其是在中国现代经济学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影响了众多的经济学家;他爱憎分明,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走过曲折的道路,终手跟上了时代。施复两亮一生为革命尽心竭力,做出了贡献。”
“村里人都知道施复亮是正统,我们(包括老奶奶在内的一些村里人)是施复亮亲房(血统较近的同宗族成员)。毛主席都叫施复亮叫先生,施复亮有很多书,全都赠送给了村里的学校,有两万还是两千书,叫了二十几个人才搬完。”东叶村中的一位老奶奶是施复亮的后嗣,她这样评价,可见施复亮在东叶村乃至党中央的影响力。他心系村中老百姓及下一代的教育事业,书房中除了夫妻二人的简单桌椅书柜别无他物,书本尽数捐给学校,充分体现一代革命者艰苦朴素的清廉本色。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赤岸镇的神坛村——冯雪峰故居所在地,这里是义乌西海旅游精品线的核心地。
故居的门口立有胡耀邦题写的“回忆雪峰”石碑,踏进门槛映入眼帘的是冯雪峰的雕像,神态自若,纵然魂归故里,仍心系文学与革命。
“我觉得我的工作是神圣的,担任讲解员的这四年收获不少。这四年,财富上的收入减少了,但是精神上的财富却大大增多了。”冯雪峰的侄孙女、冯雪峰故居讲解员、雪峰宣讲团副团长冯小花这样感慨。她过去曾在义乌市区工作了13年,业绩各方面都很突出。四年前,冯小花的父亲冯潮忠和她的诸多亲戚轮番劝说她来担任她的大爷爷冯雪峰故居的讲解员。在此之前,冯潮忠已守护冯雪峰故居整整35年了,他希望女儿接过这个带有使命感的“接力棒”。
“2019年的时候带了一批小小讲解员,他们的老师将讲解资料录下来打成稿子,让他们背诵,然后每周六他们都会到冯雪峰的墓地去为游客讲解,我在他们身上,往往能见到我年幼时的影子。”冯小花回忆起了儿时帮她的父亲分担讲解任务,也是经历了从紧张生疏到主动出击的一个转变过程。
冯雪峰由于家庭原因,很早就萌生了推翻封建社会的想法。他从神坛村一步一步走出去,从最开始考入了浙七师,即现在的金一中。后来在金一中当老师时北方的五四运动开始了。他在学校里就和其他同学也开展了运动——学建风潮,被老师开除了学籍。
冯雪峰于1934年参加了长征的全过程,并在长征途中记下了宝贵的行军日记。神坛村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后山头上有一条长征之路,会让来神坛村的人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以及神坛村走出了两位参加过长征的烈士——冯雪峰、冯志祥
高中时冯雪峰就认识了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共同组建了湖畔诗社。1928年冯雪峰回到义乌担任义乌中学国文教员,并且准备筹建中共义乌县委。1929年冯雪峰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与鲁迅商讨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陈望道、施复亮、冯雪峰等人同时参加筹备会议,冯雪峰担任“左翼”党团书记、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抗战期间,冯雪峰晚上创作长篇小说《卢代之死》,白天则在义乌各地宣传抗日,参加抗日活动。1940年被捕囚于上饶集中营期间,在狱中写了几十首新诗,后集结为《真实之歌》。新中国成立后,冯雪峰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冯雪峰的一生对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建设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继承他的文学事业,神坛村建立了一个雪峰文学院,会召开一些文学创作研讨会。
“有的时候在讲解的过程中会流泪,我感觉冯雪峰的一生太艰辛了,有的时候听我讲解的人也会感动到。因为他是我家里人,所以有的时候会很心痛。”冯小花讲解十分投入,回忆起冯雪峰艰辛的一生,情不自禁落下了眼泪。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必须把雪峰的精神传承下去,将其发扬光大。以后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如何去践行这个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种信仰和信念的支撑,是需要我们放弃一些自己的东西的。我的父亲在讲解时往党性那个方向讲解的比较多,有许多党员来到这里听了党课,受革命精神的影响,往往走出弯路,而不至于误入歧途。”讲解过程中,冯小花多次强调冯雪峰带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这改变了许多党员的人生轨迹。
冯雪峰的大儿子89岁,在北京,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任职,也是文人。大女儿93岁也在北京,小儿子85岁在北京。2016年,冯雪峰的大儿子回到神坛村,向义乌市政府、浙江省办公厅和北京分别写了三封信,提出义乌要分别为陈望道、吴晗、冯雪峰分别建三个馆,神坛村为此建设了雪峰文学馆。神坛村未来还是以雪峰精神文化为中心进行发展。神坛村不仅要做到财富共富,还要做到文化共富,更要做到精神共富。
虽然雪峰邮局、雪峰照相馆还没正式开放,但是整体来讲2019年以来神坛村的变化很大,各方面环境卫生都有了极大的改善,政府为神坛村也投资不少。神坛村中的雪峰讲堂最初是大会堂,后来改成村委办公室,后来改成神坛村文化礼堂,现在的雪峰讲堂用来召开党课、讲解冯雪峰的精神与文化。
神州第一市绘就“义乌上河图”,改革火种代代相传
7月20日,实践团队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对市场商户和商位管理办公室进行了采访,对义乌几代小商品市场的迭代以及近十年中国义乌小商品城的市场运行与发展情况做了调查。
实践团队走访了数十家商铺,售卖商品范围从箱包、电器、五金工具到电子产品都有涉及。了解到在国际商贸城二区里的商户大多已经营所在商铺十几年,见证了义乌从2011年实施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到2012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再到2019年改革试点正式升级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全过程。商铺小商品的售卖基本以外贸为主,内销为辅,外贸有出口到巴西、意大利、罗马尼亚、新西兰等国家,以南美洲国家居多,运输方式以海运和陆运居多。2020年疫情以来,对中国小商品城的整体影响不大,政府和市场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商户的利益,例如商城集团为对所属市场商位实施租金减免3个月,切实助力经营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国际商贸城二楼的商位管理办公室,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
相关负责人告诉实践团队,疫情形势下,商城集团在2020年就减免了第一次租金,今年5月份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第二次减免租金和免税。2020年,商城集团上线了全球防疫物资供需平台,平台正在成长的过程,为买卖双方提供了沟通、展示样品的机会。平台上设置了许多外文站,减少了外国友人的语言障碍。
义乌通过国际邮件交换局、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航空口岸及义乌港等多渠道助力进出口贸易,国际商贸城的部分商户及综合保税区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输,比海运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
商城集团近期还设置了《带你来中国》展厅,举办“小小货郎担”活动,宣传义乌的国际贸易与商业文化。
近几年跨境电商兴起,今年,国家八部委还联合发布了1039外贸出口政策。商城集团正在努力打造数字市场,用大数据为采购商推送信息。
义乌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进口转口贸易,加快打造创新市场,打造世界超市,走一条互利共赢的商贸之路。
义乌人民从“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幅糖担十八变”的鸡毛换糖起步,凭着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叩开了“兴商建县”的致富路。改革开放初期,县委书记谢高华在与冯爱倩经历了一场意外的交锋后,吃透中央精神,冲破重重藩篱,从群众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拎着“乌纱帽”为改革担当,提出了“四个允许”,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扛改革大旗,抢抓改革机遇,在全国率先开放义乌市场,让义乌成功占得时代先机,走上发展快车道,让这个三面环山的小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区域经济改革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义乌市场发展从湖清门马路市场、新马路棚架市场、城中路月台市场、篁园宾王室内市场,发展到今天的国际商贸城。
义新欧“钢铁驼队”创造新丝路奇迹,火种横亘欧亚大陆
7月21日,实践团队来到义乌西站的铁路口岸——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站,参观了货物堆场及陆港集团的党建楼。
2014年11月18日,义乌铁路西站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开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正式全线运行。“义新欧”满载着“中国制造”,迎着复兴的古丝路,开启横贯亚欧大陆新的旅程,堪称新时代跨国长征。2018年11月27日,《阿贝赛报》的署名文章《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中写道:“连接义乌和马德里的中欧班列为两国货物运输提供更多选择,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
“义新欧”中欧班列自2014年开行以来,截至目前,共往返运行4260列,发行349466个标箱。2022年截至07月18日,”义新欧“中欧班列共往返运行864列,发行71222个标箱。2022年6月,义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发往中亚227列,标箱数18662个,发往明斯克73列,标箱数6046个,发往马德里72列,标箱数5940个。发运地以中亚和欧洲为主,发运列数和标箱数均保持稳定增长。出口品类以服饰鞋帽、纺织原料、小商品等为主,浙江货源地占比65.2%,义乌市货源地在浙江货源地中占比39.15%。
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通建设规划,陆港集团工作人员给实践团队进行了介绍。为了建立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对外辐射“一带一路”,浙江“十三五”时期还曾规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高水平实现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提升“一轴三联”,加快建设“第六港区”,努力实现船务一体化、港务一体化、关务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管理操作一体化。加强宁波-舟山,金华-义乌两大极核枢纽功能,协同共建义甬舟开放型经济发展带,增强东西双向辐射能力,东向依港出海,向东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向依陆出境,向西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全面建成金华-义乌枢纽,联动衢州重要战略支点以及交通物流、贸易、创新、生态的“一枢纽四通道”。从当时很少有人关注的国际铁路货运物流做起,搭建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的桥梁,一举将内陆盆地变为内陆物流高地,将区位劣势转为通道优势。
对于疫情以来,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发运情况,工作人员介绍说:“疫情在2019年年底开始,到现在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反而是逆势增长的。义新欧中欧班列发运途径不同于海运,海外很多港口需要人工卸货,疫情发展时,很多船只到了码头也不能卸货,货到了码头也发不出去。但是义新欧中欧班列全程属于机械操作,跟人的接触是非常少的,它的发运速率也非常快,从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所需时间大约是17—18天。但是在2019年年底疫情爆发时,义乌运送了一批防疫物资到欧洲。针对这些防疫物资,我们是进行点对点的运输,也是以超前速度开送到西班牙马德里,仅用时21天。正常海运所需时间是46天,所以义新欧中欧班列在时效方面有很大优势。义新欧班列源源不断为中欧中亚输送重要物资,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抗疫合作,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义乌温度和义乌担当。去年累计453艘船只堵在苏伊士运河上,所以船只无法过往,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就得到了增长。”
为维护义新欧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义乌“一带一路”党建联盟于2019年5月成立,在市委两新工委的党建指导下,达到“1+12+X”一个联盟强统领,“智慧式管理、管家式服务、清单式解难”三式赋能强发展,“党建+管理升级、党建+安全生产、党建+业务创新、党建+志愿服务、党建+品牌文化”“5+”护航强保障。义乌“一带一路”党建联盟每年列出需求清单、落实清单、服务清单,确保义新欧的需求有保障,做到全线参与、全力担当、全域清廉、全面保障的“四全守护。”
义新欧是开放重要论述在县域的生动实践,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缩影,也是“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新时代演绎。那么义新欧的成功运营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国之大者”的政治地位,得益于“八八战略”的科学引领,得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得益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蓬勃精神。这是科学思想的指引,这是精神力量的绽放,这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昭示。
七一村践行乡村振兴,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火种已成燎原之势
”7月24日,实践团队来到了七一村,向七一村党委书记、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何德兴了解学习乡村振兴的蓝图。
何书记二十五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乡村的事业发展上,他是兴村治社名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村书记的使命担当。七一村集体经济从亏损状态发展到7.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从3700元发展到7万元。2010年,七一村党委成为义乌市首个成立村级基层党委的,七一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也于2021年入选省级教育基地。过去十年,七一村投资6000w打造了党建农业生态园,投资260w打造了东河综合市场、沿街店铺等市场。
“中国的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村,”何书记为实践团队解释道,“农村富不富,关键靠干部。班子好,政策好,制度好,思路好,四个好解开了农村的面貌。”班子好,人才和干部的素质很重要,农村需要文化,需要人才,要靠党建引领改善干部工作作风。政策好,乡村振兴战略有促进法和促进条例,用好用足是关键。制度好,村民和村干部都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对于村民有村规民约,对于村干部有四十个不能。思路好,乡村振兴,格局要大,思路要广,要继续秉持“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创新精神。
在改善干部工作作风方面,何书记还强调了两个七一村在义乌率先探索的制度——党内约谈制、农村党员十二分制。严肃了党的组织纪律,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政治觉悟,提升农村党员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
七一村按照金华市委“后陈经验”再深化,结合七一村投资大、项目多,使村务财务更透明,结合七一村实际,每个村民代表都参加工程项目日常管理的监督工作,成立了“四个监督组”,细化监督工作,更好地推进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七一村还以“后陈经验”为导向,探索建立了“两问大家访”工作机制,着眼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与村庄“发展大事”,一问工作推进是否满意,二问需求解决是否满意,以效果为导向,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进一步推动“让群众看得见实效”的承诺掷地有声。七一村自2004年起就开始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形式,征求村民对村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证了每个村民都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
通过党员走访,七一村共收集群众意见表670份,票选产生列入2022年村工作“军令状”的十大民生实事,并由村两委成员分头认领,立状实施;在此基础上,七一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要求,确定了未来五年村庄发展规划,内容涵盖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村集体经济创收等多个项目,真正实现了“做事由民票决,干事受民监督”。
——————————————————————————————————
回顾历史,环顾世界。义乌人民走过的道路,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星辰大海的征途,必将风雨兼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让《共产党宣言》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绽放出璀璨的真理之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全新荣耀MagicBook 14 锐龙版正式开售!这是AMD平台首款搭载OS Turbo的轻薄本,全系搭载AMD 锐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