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有一条江河,从我心里静静地流过 ——读王晓廉先生《从源头到大海——黑龙江旅行记》随想

有一条江河,从我心里静静地流过 ——读王晓廉先生《从源头到大海——黑龙江旅行记》随想
2022-07-25 13:45:16 来源:财讯网

高翠萍

特定的午后,我和著名作家王晓廉先生的新著《从源头到大海——黑龙江旅行记》开始了一段安然的推心置腹的交流。

晓廉先生作为鸡西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之一,对他的阅读和认知是对黑龙江当代文学了解和认识的重要途径。

书中开篇,看似实,实则内敛,隐含着大气磅礴的隐喻笔法:“黑龙江的上源是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的上源是海拉尔河,海拉尔河的上源是大雁河,大雁河的源头是地处大兴安岭深处的兴里湿地保护区……它娴静,它雄浑,它从大兴安岭西麓森林流出,经过大雁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汇合,称为黑龙江。它蜿蜒曲折,汇集千条河水,穿越万重山冈,最后奔流到太洋西侧的鄂霍次克海。”在晓廉先生的第三世界里,他所要传达的“黑龙江”是多方面的。透过其亲和婉丽清新的语言,我感知到晓廉先生不是在完成一个普通的梦想,而是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去完成一项特定的使命。或许这种使命是潜意识的,但却是激动人心。

缓缓地,我被先生书中那带着生命质感的长短句带入远方,那饱满、责任、忧伤、激情、坦荡、热爱,一句一句的浸染着濡染着我,我随着先生的情绪而步步深入,在那些看似动静结合的世界,因为有了他们一行人的参与,顷刻间世界变得不同,那情境让人叹惋,激动,心存感激。

这条江河是否知道,在一些沉寂的日子,有一位作家从源头逶迤而来,想了解那些不为人知、或已享誉盛名的河流支脉的历史、经济,经历的千疮百孔,抑或繁华锦盛,还有无以言说人与自然的默契,更有那深层上先生对当代中国未来走向的忧患。

一、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

法国小说家法朗士说过:“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很有道理的。不仅作品的内容、格调、文笔、手法等等反映着作者的性格,而且在选题上一开始就烙有作者的性格特征。晓廉先生出生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他对这片神奇的黑土地饱含着深深的眷恋,他的作品带着黑土地的烙印。他第一次发表作品是诗歌《山村土教员赞》和《农依扎布的批判稿》,发表在1974年6月《铁道兵报》“志在四方”增刊。后他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当诗歌编辑,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文艺》等报刊发表。直到1977年从部队复员回到鸡西以后,他把创作重点改为反映北方边疆生活,改写散文取得成功。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一个严肃的作家,他的文学追求和文学理想,比一般作家更普惠。晓廉先生善于从自己的身上,发现文学的素材,一件普通的小事,一个极小的细节,往往就成为他散文的切入点。他创作的《完达山中百花蜜》《在松阿察河的上游》《军马驰嘶哈拉海》《玛瑙魂》《鱼市》《柞叶情》《寂静的山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分别发表于《萌芽》《北方文学》《文学报》《人民文学》《散文》《中华散文》上。

晓廉先生心中藏着一个梦想,憧憬有一天能够走完这条流经两个国家的大河,并写出一部新时代的黑龙江旅行记。他查阅过资料,国内外百年来出版写黑龙江的旅行记一类书十几本,但都是写某些段落,没有写全程的。几十年来,他五次游访黑龙江,从黑河到漠河,从萝北到黑河,但也只是走了段落。1988年,在尚8文化集团的支持下,派了一车和三名摄影师,他才和他们从黑龙江源头走到入海口,时间约两个月。黑龙江在想象中很神秘,现实中它很美丽,很雄壮。上游由于大山的夹持,水流如箭,速度极快。下游则宽阔蔓延,狂野肆意。走完黑龙江,为祖国河山的壮丽骄傲,他的心胸也变得开阔,从本质上完成了自我“更新”,并写出了一些描述这条大江风情的文字,就连那沿途的履历也内化为一种深刻的心理活动,某种程度上风华为作家的自传。

二、“广土千里,结云万里”的山水写照传神

晓廉先生的新著《从源头到大海》体现的这种浑然一体,形散神不散,构成了新颖而深邃的意境,这种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人生真理于水光山色之中,寓哲学蕴味于诗意氛围之内的散文,让人过目不忘。

一个写作者能对人与物进行生动详尽的描写,只是创作的基本功,重要的是还要把这风景融进自己的思想里。思想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另一个作家的最重要的特征。晓廉先生在《黑龙江源头行》中写道:一条有名字的河流,其头就是被许许多多没有名字的河流供养着,所以才能汹涌澎湃,一泻百里、千里。而在大兴安岭林区,这样不知名的河流何止千万?可以说哪条这样充盈清澈的河水放在没有河流的城市,都会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被人们喜爱、赞颂。再如:一条大河的丰满与声望,不也是由千百条有名的河流和更多没有名字的河流倾情注入,才变得如此宽阔如此浩荡?它们何曾想过自己的牺牲与回报!自己投入一条更大的河流,澎湃起更大的激情与力量,又有什么遗憾?一瞬间,我似乎也变成额尔古纳河的一滴水,在思,在想。这两段文字是先生用独特的语言,强烈的抒情,丰富的知识,智慧横溢的警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等等,有机地配合增加文章的要素,有气吞江河,力撼山岳的胸襟,成为“广土千里,结云万里”的山水写照传神一个印证。

气韵在文学作品里同画一样重要

好的散文,大都语言流畅,讲究,韵味儿,融文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尤其有着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散文从立意、选材、构思上看,似乎更讲集中,更重情思,要求意境;哪怕是那些于小说、戏剧的,也相当显豁、相当直接地映现着作者的主观情致和个性色彩。文学作品除了主题思想,就艺术性来说,第一是结构,第二是语言,第三是气韵。气韵在文学作品里同画一样重要,气盛自然作品富有韵致。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在作画的六法,第一就是气韵,其在次是笔意,古法位置,传染、形似。晓廉先生的《从源头到大海》处处呈现质朴、清新,独具有诗质内韵的文笔。如他在《哈布斯盖图的风景》写道:云是分层的,上边那层云比较薄,离蓝天更,显得遥远;而下边这层云很厚很低,仿佛就在人的头顶。我发现,海拉尔以东和以西的草原是不同的。以东的草原不管多么辽阔宽广,边缘有远山出现,把草原局限在山的怀抱里。而以西的草原是看不到边界的,它的尽头就是蓝天白云,让人感觉呼伦贝尔大草原没有边界,无限辽阔。远来的游人就是一匹骏马,撒开四蹄在绿色的草原奔腾;也是雄鹰,张开翅膀在蓝天尽情飞翔。这段文字极富韵致,让人在片水中有秋水长天之思,体验到境界气韵,是一种和淡泊、自然率真、是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

晓廉先生的散文处处流露出他对家乡山水的情对家乡山水的爱。尤其他兴凯湖系列散文,让读者一次次体会到写湖写江写自然写人物的气韵相当。如他在《额尔古纳河最后一站:恩哈和达》写道:离开边防哨所,我们走进村子,在与大江行的街道漫步。洛古河村的建筑基本还保持着古朴的原貌,原木垒就的“木刻楞”房屋,历史和风雨已将其染得漆黑,人字形房盖也是木板错缝压住的,不用瓦或铁皮。还有些房屋为了保暖,在外墙抹了黄泥,但四角原木交叉的截面仍然裸露在外面。走进村庄,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好像还能听到黄金古道马车轮箍碾压土路的声响。我们坐在一个叫“小丽农家院”的餐馆里,看年轻的老板娘用木绊子烧火做饭,跳动的火焰、袅袅的蒸汽,让人忆起童年的故乡生活。通过对恩哈和达洛古河村的“木刻楞”房屋、“小丽农家院”树上对比的描写,让人流邃出对因表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同时还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感受。

晓廉先生是一位风格独具、颇有创造力的作家。他的文学语言富含诗质的韵致,这种诗质美始终与生活的本真相融合、读起来觉得非常自然、自如,使读者领会到这是作者思想的闪光和升华。

四、在谋篇布局上下足功夫

英国哲学家兰尼认为谋篇布局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或“隐性知识”,得靠写作者自己去领悟。一般情况下,谋篇布局应把握主题、结构、思路、提纲、材料五个关键,整个过程可以拆解为“定主题一选结构一拓思路一列提纲一配材料”五个步骤。

晓廉先生的《从源头到大海》这本书体现了他作为散文高手在散文的谋篇布局上的强大本事。他在对全书定下了主题这个灵魂后,为出新意,不让读者产生倦怠感,他调配细化好写作素材,对素材进行摸排,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分析判断。一般来说,文章在确定结构后。一是时间逻辑,以先后顺序铺排观点。二是空间逻辑,以事物的上下、前后、左右、远等空间关系展开。三是事理逻辑,以事物特有的顺序、规定、程序来安排观点。第三,分结构。整体与局部;概括与分析;确定主次关系,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能随意铺排。

晓廉先生的《从源头到大海》中游黑龙江:奇丽山水 多姿风情这系列文章里,体现了他谋篇布局的炉火纯青。如《右岸,一个达斡尔村庄》《霍尔莫津》《乌云镇的日落与日出》等文章,他构思着眼于大背景,力求大而淡远,着手于小题材,力求小而真切,着意于新角度,力求新而自然。他运用了纵式结构法,纵横交错结构法,以事物本身发展进程为线索,纵深地组织材料,避免铺直叙,将各种本来不想干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既有移步换形的空间游踪变化,又有时间的暗中推移。《雪水温》《龙的故乡》运用了那辗式结构法。不急于说破本题,而是若即若离,在快接触本题时,急又岔开,从其他方面加以烘托和渲染。把事件反映的更透彻,把人物的精神实质、思想境界揭示的更鲜明、更深刻。

在《雅克萨大战遺址古城岛》一文里晓廉先生将屏风式结构法和线式结构法同时运用,用一条十分明显的线索,把一些生活片段串联起来。把几幅形象画面减记下来,排列起来,形成一座美丽的“屏风”,文章分成四段,第一段写现实,第二段写历史,第三段写现实,第四段写历史。这种时空交惜的结构,增加了可读性。每个篇章结尾都追求多样化,有的诙谐,有的抒情,有的留有余味,但整体上力求不拖泥带水。两个画面,题材都不大,但代入感很强,让读者在无形中既获得历史知识,又体会到了时空变化带来的眼前一亮。

五、用最白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最强烈的意蕴的文字

好的散文是那种“用最白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最强烈的意蕴的文字”,有生活气息,接地气通人情。晓廉先生的文字极具真情实感,他常把感情写足,喜怒哀乐,清楚分明,这也是他多年的创作经验。如他在《黑龙江航行日记》记述:哦,我的黑龙江!而对奇山丽水,我从心底赞同古代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对黑龙江的称呼。清语称她为“萨哈连乌拉”,意为“黑色的江”;蒙语称她为“卡拉穆伦”,意为“黑水”。这都是说江水的颜色。达斡尔语称她为“阿穆尔河”,意为“静的江”,这是说江水的形态。黑龙江哟,原来你的美丽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仰慕者。我是后来人,自然对你更加钟情,更加依恋。因为你纯真静谧的美,让我这经常在边境旅行的人都感到吃惊。远方,波如镜,有薄薄的白雾在飘逸,在漫洒。船后,树影翠绿,山影墨蓝、螺旋桨搅起的巨大扇形波纹,缓缓地、缓缓地展延到江边。黑龙江的黄昏呵,静谧,安然,丝毫没有在国境线上的神秘。如果不是周围的景色,我很可能错以为自己航行在长江或富春江上。这一段描写散文有意境,饱含深情,读来让人余味不尽,使人浮想联翩。

晓廉先生常借助于形象化的描写,激发读者对某一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他的语言高度简练,惯于选用别人不曾用过的形容词。如这几段文字:我双手抓紧马鞍上的把手,双脚蹬住马镫,虽然有些摇晃,但终究没有掉下马来。眼前是绿色的一望无际的草原,远处是被劲风吹动的湖水,胯下的黄马一溜小跑,自由、奔驰、英勇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一名四处征战的勇士。

晓廉先生这段文字读了让人会心一笑,借助于形象化的描写,引起读者共鸣,由此想到先生在谦谦君子的外表下隐藏着侠义之心,侠义之情。

郁达夫先生认为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他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的散文的特征之一。”每个散文作家,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文体来说,散文不同于小说、戏剧。按照规范的说法,散文必须真实,是不允许虚构的,这是散文的本质性特征,一向被奉为金科玉律。可是,散文又属于艺术范畴,唯其是艺术,作者构思时必然要借助于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张开想象的翅膀、必然要进行素材的典型化处理,作必要的艺术加工。晓廉先生在在书中有一段这样的叙述:站在横跨两岸的伊敏桥上,看着这条并不宽阔却很美丽的蓝色河流,仍然有心旷神怡之感。轻风将蓝色的河面吹起一层层涟漪,犹如一阵钢琴的韵律从河上掠过。是啊,有了这条河,这座城市才有了精魂,才有了律动,才有了血脉。再如:小马问牧人身边的大黄狗在放牧时起什么作用,牧人说自己有时候中午回去休息,狗就替他看着羊群。有的羊离群跑散了,狗就跑过去把它们领回来。这条狗忠心耿耿,忠于职守。他又引申说,人应该善良,帮穷助困。在他的牧场里就住着一户人家,很穷,但有300多只羊,他就免费让人家住在自己的牧场里放牧。他说,行善积德,也是蒙古族的传统!读晓廉先生的这几段文字,最重要的不是思想的穿透、而是情感的共鸣。不论是写牧人的亲情,还是朋友往事,运用自己娴熟的描写之笔,让人感受到牧人的善良,他内在的品德。晓廉先生是与大自然保持紧密联系的人,他多思而质朴,看上去沉静,实际上怀了满腔热情。像不息的火焰,在土地上燃烧,他能保住一腔柔情和自由的情怀。我读先生的作品,处处能感知到,先生再用最白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最强烈的意蕴的文字,去渗析那海一样的湖,梦一样湿地,还有魂牵梦绕的中国第三大河,我的黑龙江。

如是,从源头到大海,未曾不是下一场梦想的链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颠覆传统餐饮SaaS收费模式,免费赋能餐饮业数字化

2022-07-25 15:34:32颠覆传统餐饮SaaS收费模式,免费赋能餐饮业数字化

可复美贴心守护,让双向奔赴都变的有意义

2022-07-19 17:10:13可复美贴心守护,让双向奔赴都变的有意义

可复美为肌肤应援打call,让美丽自然而然

2022-07-19 14:52:50可复美为肌肤应援打call,让美丽自然而然

直面肌肤问题,可复美用科技筑起肌肤“防护墙”

2022-07-15 16:44:13直面肌肤问题,可复美用科技筑起肌肤“防护墙”

国货正当时,领跑修护赛道的为何又是可复美?

2022-07-08 13:25:10国货正当时,领跑修护赛道的为何又是可复美?

潜力无限,可复美一举夺魁天猫健康家用器械品牌榜

2022-06-30 10:46:34潜力无限,可复美一举夺魁天猫健康家用器械品牌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