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可以解决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拥堵问题吗?面对媒体的追问,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信心满满地回答说:能!
而引发关注的正是此前海信抛出的一组数据:以青岛为例,在青岛市政府与海信共同建设的青岛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后,2014至2016年间,城市交通高峰持续时间下降1.48小时,平均速度提高9.71%;交通事故数量下降9.85%,交通违法数量下降10%,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2%。具体到经济效益,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给青岛一年节省了56.35亿元,也使青岛成功“摘帽”10大“堵城”(高德数据)。
“事实上,56.35亿元是非常保守的计算,高峰期的每次起停车要消耗的燃油、碳排放的环境损失要远高于计算值。”周厚健表示,在全国39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海信的智能交通项目已应用于其中28个,占比71%。交通大数据技术、基于数据大脑的先进信号控制系统等这些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如果能系统地用在北京,减缓拥堵肯定立竿见影。“希望北京给海信智能交通一个机会,作为‘窗口’我们保证不赚北京的钱。”周厚健笑言。
过去城市间竞争的是GDP、是“文明城市”,鉴于智能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见效最快、收益最大的民生工程,也必将成为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下一步城市之间的竞争会朝这个方向发展。2016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4.4亿元,同比增长33.5%,预计未来几年仍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周厚健建言“市长”们,智能交通建设一定要规避碎片化和“重建设、轻运维”的问题。要统筹规划、整体建设;要将运维纳入规划,保证投入运营后系统效率不打折、能升级,这样才能确保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应用效果。“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美国运维市场占IT投入36%,日本占比高达90%,而我国运维服务投入仅占比5%-10%。”周厚健表示,此次会上他将提交《关于推动智能交通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