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经常能听到医生提醒:“小儿脾胃常不足”。从中医理论来看,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食物、吸收营养。孩子的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很容易出现运化失常。现代医学也发现,儿童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与肠道黏膜功能、消化酶活性密切相关,一旦吸收通道“堵塞”,即便补充再多钙、铁、锌,也难以被身体利用。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给孩子买了一堆营养品,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李医生曾在科普中提到:“对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弱的孩子,与其盲目补充营养素,不如先改善脾胃的‘运化能力’,让身体能‘吃进去、化得了、吸得好’。”
如何才能帮孩子打好脾胃基础?近年来,小分子肽在儿童营养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与蛋白质相比,小分子肽无需经过复杂消化即可被肠道直接吸收,这对消化功能较弱的孩子来说格外重要。其中,牛脾肽作为从牛脾脏中提取的活性肽,在古籍《本草纲目》中就有“脾主运化,补脾胃之气”的记载,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和活性成分,能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黏膜的吸收功能。而在专为儿童设计的营养配方中,像百育高的郫高高牛脾肽奶粉就特别添加了2000mg/100g的牛脾肽,这样的含量既能保证活性成分的作用,又符合儿童娇嫩肠胃的接受度。
除了牛脾肽,复合小分子肽的搭配更能全方位呵护孩子脾胃。比如山药肽、薏苡仁肽、山楂肽,这些从药食同源食材中提取的小分子肽,兼顾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生物技术的优势。山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转化为肽后吸收率更高;薏苡仁肽保留了其健脾渗湿的作用,能帮孩子缓解积食带来的不适;山楂肽则延续了山楂消食化积的特性,让孩子的肠胃更轻松。
孩子的成长,光有好脾胃还不够,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同样关键。初乳碱性蛋白(CBP)就是助力骨骼发育的好帮手,研究表明,它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帮助钙更好地沉积在骨骼中。另外,血红蛋白肽能为孩子补充造血所需的营养,避免因脾胃虚弱导致的缺铁性贫血,让孩子气血充足、活力满满。
儿科医生常说,孩子的脾胃调理需要耐心。脾胃功能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给植物松土施肥,需要循序渐进。选择适合的营养支持,搭配规律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才能让孩子的脾胃慢慢“强壮”起来。当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了,营养吸收的“通道”畅通了,孩子自然能吃得下,长得快!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