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城名医陈风何的诊案中,情志病治疗尤见功力。他常言:“情志之病,非药石可尽功,须解其心结,通其气机。”以下三则医案,可窥其“心身同调”之妙。

案一:企业家之怒——龙雷之火上冲
患者:张总,45岁,企业主。因公司纠纷,暴怒后突发耳鸣如潮、头痛如劈、双目赤红,三日未眠。
诊见:面红目赤,声高气粗,脉弦硬如弹石,舌边尖红绛苔黄。血压180/110mmHg。
陈师辨证:此乃“怒则气上”,肝阳化火,挟龙雷之火上冲清窍。急则治标,非潜降不可。
治法:镇肝熄风,引火归元。
处方:
方药:镇肝熄风汤合交泰丸化裁。
生赭石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
怀牛膝15g、白芍30g、天冬15g
黄连6g、肉桂1g(焗服)
川楝子6g、生麦芽10g
医嘱:“服药期间,每日去黑虎泉边静坐一小时,听泉涌之声,观水下行之势。”
转归:三剂后头痛若失,血压降至140/90mmHg。复诊时陈师赠其一方:夏枯草10g、钩藤5g,嘱其每逢压力大时代茶饮。随访半年未发。
案二:少女之郁——梅核气结咽中
患者:李女,22岁,考研失利后抑郁寡欢。自觉喉中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西医诊为“咽异感症”。
诊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脉细弦如刀锋,舌淡苔薄白。诉胸闷善太息,月经延期。
陈师辨证:此属“梅核气”,肝气郁结,痰气交阻于咽喉。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处方:
心法:诊脉时,陈师忽然问:“可是怨恨父母期望太高?”女子泪如雨下。陈师静候其哭完,方道:“郁气随泪而出,此乃良药。”
方药: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
半夏9g、厚朴9g、茯苓15g
紫苏梗6g、生姜3片
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5枚
绿萼梅6g、玫瑰花6g
医嘱:“每日清晨对镜微笑三次,无论真心假意。另买红豆、绿豆各一斤,每日交替抓握,直至掌心发热。”
转归:七剂后喉中异物感大减,面露笑容。陈师教其按揉膻中、太冲二穴。一月后诸症悉平,重返书房。
案三:老妇之悲——脏躁欲哭无常
患者:王媪,68岁,丧偶后精神恍惚。整日悲伤欲哭,呵欠连连,夜卧不安,如见鬼神。
诊见:形容憔悴,目光游离,脉细弱无力,舌淡少津。家属诉其纳呆便秘,日渐消瘦。
陈师辨证:此乃“脏躁”,悲忧伤肺,穷必及肾,五脏之阴俱亏。
治法:养心润燥,安神定志。
处方:
术法:令家属取故人生前常盖之毯,剪下一角缝入枕中。陈师曰:“神需有所依,魂需有所归。”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味。
炙甘草15g、浮小麦50g、大枣10枚
生地黄30g、百合30g
龙齿15g(先煎)、合欢皮15g
鸡子黄二枚(药汁冲服)
医嘱:“每日午后食烤红薯一个,取其色黄入脾,甘能缓急。另养金鱼一缸,朝夕观其优游。”
转归:五剂后欲哭感大减,夜能安寝。守方加减调理两月,神情安定,食眠如常。
陈氏心法要诀
观此三案,可见陈风何治疗情志病之精髓:
气机为要:或降、或疏、或缓,总以调畅气机为先。
情志相胜:“怒胜思”、“喜胜悲”,善用五行生克之理。
心神同调:既用金石草木疗其身,亦用音声色象安其神。
生活即药:将日常之物化为药引,使治疗融入生活。
陈师尝谓:“现代人情志病多,是因为心神无处安放。我的任务不只是开方,更是帮他们找回心安之处。”此语道出情志治疗的真谛——医者,意也,易也,艺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