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四季度将至,中国经济内生动能持续增强,国际环境却仍存不确定性,资本市场进入关键决策窗口。近日,“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系列直播特别推出《2025第四季度基金组合策略与机遇洞察》专场,邀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鼎杯” 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特邀嘉宾刘威仪,嘉实财富基金投顾部负责人、“金鼎杯” 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行业专家周凤,资深基金分析师、《燕妮聊基金》播客主播、“金鼎杯” 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特邀嘉宾伍彦妮,公众号“巴蜀养基场”联合主理人、“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导师万幸四位业内专家,与理财魔方CEO、“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主办方之一袁雨来共同探讨四季度大类资产定位、投资者行为引导及中长期配置逻辑,为市场提供专业且具实操性的投资参考。
图:“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系列直播《2025 第四季度基金组合策略与机遇洞察》海报
经济内外共振:大类资产迎来 “再定位” 窗口期
直播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量的恢复”向“质的提升”转型,新质生产力成为核心驱动力。刘威仪教授指出,四季度经济政策进入集中观察期与明年部署期,中国经济的内生动能正在从“量的恢复”转向“质的提升”,这一趋势的核心动力源于高端制造业(半导体、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国产替代深化)及结构性消费升级(服务消费、品质消费),“这标志着 A 股不再是单纯的‘水流驱动’,而是结构性机会主导,需聚焦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业绩确定性强的领域”。
国际环境方面,全球正经历从“美联储依赖”到“全球多极博弈”的结构性转变,全球宏观呈现“分化格局”。美联储利率政策影响力边际递减,但仍处于观察期;欧洲滞胀风险、日本货币正常化及新兴市场波动,共同构成复杂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大类资产角色需重新审视:
A 股: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投资逻辑从“买指数”转向产业龙头与细分赛道,需警惕部分赛道过热风险;
债券:在经济温和复苏与低通胀环境下,长端利率下行空间有限,更多承担“风险稳定器”功能,可通过高股息资产补充配置;
黄金与大宗商品:全球不确定性下,黄金兼具避险与央行增持支撑,具备长期战略配置价值;工业金属则需关注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驱动;
海外资产:美股虽估值较高,但作为多元化配置的一部分,可对冲单一市场风险。
“站在四季度的十字路口,既要用‘望远镜’瞄准新质生产力的长期航向,也要用‘显微镜’把控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均衡配置是核心原则。” 刘威仪教授强调。
市场热势下的理性之声:拒绝“追涨杀跌”,锚定账户规划
随着 A 股市场热度上升,投资者“加仓冲动”与“调仓焦虑”并存。多位专家从实战角度给出建议,强调“理性决策” 与 “纪律执行”的重要性。
嘉实财富周凤从机构视角出发,分享了投资者行为的两大积极变化:一是理性程度提升,“追涨杀跌”现象减少,更多投资者通过账户规划锚定长期目标;二是“求稳”需求占比高,70% 以上客户资产聚焦“生息类”配置,30% 左右用于全球多元配置。“我们为客户构建‘需求金字塔’账户体系,将资产分为‘保障、生息、增值’三类,无论市场波动如何,只要客户风险目标与期限未变,就保持金字塔结构稳定,仅做动态微调。” 周凤表示,这种规划能有效抑制短期投机冲动,让投资回归 “财富管理本质”。
资深基金分析师、《燕妮聊基金》播客主播伍彦妮则直指当前市场的“估值痛点”:中小盘估值已达近五年 95% 以上分位,大盘估值处于中上水平。“此时不宜‘倒三角形加仓’——在市场上行期边涨边买,易将成本摊在高位。”她建议,投资者可维持“中性权益仓位”,对未上涨行业通过 ETF 或行业基金适度参与;同时重视“再平衡”,将其作为“隐性止盈”工具,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非理性操作。
“宁愿错过,不要过错”,公众号“巴蜀养基场”联合主理人万幸用一句话概括市场热势下的投资心态。他认为,牛市中“生存优先于收益”,已深度参与市场的投资者可享受长期布局的果实,而新入场者需等待回调机会,“权益投资大时代并非‘短期炒作窗口’,而是中长期配置中枢的上移,即便是保守型客户,也可适度提升权益资产占比,但需建立在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基础上”。
逆人性的陪伴价值:从“情绪安抚”到“认知升级”
投资的本质是“逆人性”的修行,如何帮助投资者克服恐惧与贪婪,成为直播讨论的焦点。专家们提出,买方投顾的核心价值不仅是“资产配置”,更是“行为引导”与“逆周期陪伴”。
公众号“巴蜀养基场”联合主理人万幸结合行为金融学研究,提出“投资幸福感公式”:幸福感 =(获得感 - 预期)÷ 注意力消耗。“陪伴的目标,就是提升获得感、管理预期、降低注意力消耗。” 他解释,获得感不仅包括收益,还包括投资中的“认知提升”与“情感关怀”,例如通过分享与交流帮助客户建立投资圈子、获得表达价值;预期管理则需“前置沟通”,在服务初期传递“长期稳健”理念,避免后期因“收益不及预期”产生焦虑;降低注意力消耗则需引导客户用“闲钱、闲时、闲心”投资,减少频繁盯盘带来的情绪波动。
刘威仪教授将买方投顾的陪伴价值总结为三大功能:“情绪刹车”——在暴涨暴跌时锚定长期目标,抑制极端操作;“决策过滤器”——过滤市场噪音,聚焦核心投资逻辑;“纪律执行官”——通过定期再平衡、定投等工具,将“反人性”的策略转化为 “自动化执行”,避免情绪干扰。
资深基金分析师、《燕妮聊基金》播客主播伍彦妮则通过“播客”这一长音频载体,实现 “深度风险揭示”。“播客完播率达 60%-70%,客户能沉浸式了解各类资产的真实属性——A 股的高波动、债券的收益边界、黄金的风险特征,售前把‘丑话说在前面’,能大幅减少售后纠纷,让投顾陪伴从‘情绪安抚’升级为‘认知共识’。”
中长期配置:16 字箴言锚定未来,战略与战术协同发力
对于投资者最关心的“中长期配置主线”,专家们从战略与战术协同角度给出明确建议,核心可概括为“多元、均衡、长期、动态”四大关键词。
战略层面,“多元配置”是不变主线。刘威仪教授建议,投资者可在A股、债券(含美债)、黄金、原油及海外权益资产间构建均衡组合,“当前市场估值偏高但情绪仍有延续性,均衡配置既能享受趋势红利,也能对冲黑天鹅风险”。
战术层面,需聚焦“结构性机会”与“资产特性再认知”:
A 股内部:伍彦妮强调 “主动基金的价值回归”,“今年主动基金超额收益显著,尤其在 AI 等产业趋势中,能更精准捕捉细分赛道机会。在 A 股效率尚未完美的市场中,主动基金长期仍能通过研究获取超额收益”;
债券与黄金:万幸提出 “资产属性再定义”——低利率时代,债券逐渐“货币化”,更多承担 “仓位管理”与“看跌期权”功能(等待市场回调时转换为高性价比资产);黄金则因地缘避险需求,呈现“类债券”的稳定属性,可适度提升配置权重;
再平衡纪律:刘威仪教授建议,定期根据经济周期、估值分位调整资产比例,例如当前可侧重 “大盘成长 + 大盘价值”,用高股息资产平衡成长赛道波动,关注港股互联网等基本面正在改善、但估值相对较低的板块。
“投资最重要的是应对,而非预判。”万幸用16字箴言总结中长期策略:“仓位管理、均衡配置、长期投资、动态平衡”。这十六字不仅是专家们的共识,更成为本次直播留给投资者的核心启示——在资本市场的长期航行中,唯有锚定理性、坚守纪律,才能穿越波动,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
“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是由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东城区立鼎金融发展研究院、智能财富管理论坛与北京口袋财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理财魔方APP作为主办平台,嘉实财富、万家基金、国联民生证券等优秀机构协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中经传媒智库等学术支持,《中国经营报》、《家族企业》杂志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提供支持,力求通过开展公平公正的行业赛事,宣传科学的买方投顾理念和价值的行业赛事。后续大赛还将持续推出行业话题探讨、优秀参赛者实战策略分享及专家解析等内容,为投资者搭建“学习 - 实践 - 成长”的专业平台,助力投资者提升资产认知,培养理性投资思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