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指数直通车汇集超3000只ETF和场外指数基金,覆盖超过450条指数,涉及A股、港股、美股等多市场,支持一站式查找、对比和投资功能。
作者:黄河
易方达基金近期正式推出“指数直通车”小程序,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作为一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易方达通过这个平台汇集了市场上超3000只ETF和场外指数基金,覆盖超过450条指数,涉及A股、港股、美股等多市场,并支持一站式查找、对比和投资功能。
指数直通车的核心在于解决投资者常见的痛点,例如无需记忆基金代码、无需切换多个平台,即可完成全流程操作。 这不仅是易方达的创新之举,更是整个基金行业加速布局指数产品的缩影。近年来,众多基金公司纷纷推出类似指数投资工具或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背后的战略布局又是什么?
基金公司集体涌入指数产品
易方达“指数直通车”的上线并非孤例。事实上,头部基金公司如国泰、工银瑞信、天弘等,也在积极布局指数相关产品和服务。 例如,中证A500指数基金自2024年推出以来,已有近80家基金公司参与布局,总规模增长近50%,产品形式包括ETF、ETF联接、普通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等。 此外,科创债指数基金、区域主题指数基金、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等新兴品种,也成为公募机构的重点发力领域。截至2025年,已有35家公募围绕7类现金流指数展开布局。
这种集体行动并非偶然。指数产品在公募基金中的占比持续上升,2025年以来,新发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已超570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宽基指数到行业主题,再到红利低波等风格策略,基金公司正通过多样化产品矩阵抢占市场份额。易方达的“指数直通车”正是这一浪潮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整合了现有产品,还通过小程序形式提升了数字化便利性,标志着行业从单纯产品发行向生态构建的转变。
深层原因
首先,市场需求是首要驱动力。指数基金作为被动投资工具,具有费用低、透明度高和风险分散的特点。 与主动管理基金相比,指数基金的费率更低,通常通过跟踪指数实现稳定回报,避免了基金经理主观决策的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向指数基金,主要因为其业绩透明且长期表现优于许多主动基金。 据数据显示,超四成投资者选择指数基金的原因在于“指数成分公开透明”。 在中国市场,随着散户投资者增多,这种“普惠”属性尤为突出。易方达的“指数直通车”正是针对这一痛点,允许用户同时对比最多10只ETF的多维度指标,如规模、成交额、历史收益和最大回撤等。
其次,政策导向加速了指数产品的布局。2025年公募基金改革推进,强调重权益、推指数的方向。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进一步扩容了指数基金的投资目录,包括78只宽基指数产品和7只红利指数产品。 此外,监管鼓励科技创新和区域发展,导致基金公司密集布局科创债指数基金和区域主题产品。 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市场机遇,还推动基金公司通过指数产品实现规模扩张。作为权益类基金的重要抓手,指数基金已成为行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进可攻退可守”工具。
最后,行业竞争激烈促使基金公司创新。指数化投资兴起改变了投资面貌,基金公司通过降低费用、增强收益(如Smart Beta策略)和开发新指数来提升竞争力。 在ETF二十年发展中,中国市场已进入“全民指数投资时代”,基金公司纷纷上线小程序等工具,以抢占数字化入口。 易方达的举措正是响应这一趋势,旨在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增强用户粘性。
背后的战略布局:从产品到生态的转型
基金公司推出指数产品的背后,是更深层的战略布局,旨在实现市场扩张、数字化转型和普惠金融目标。
一方面,布局指数产品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资产规模。在竞争白热化的公募行业,指数基金的低成本和高流动性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例如,中证A500指数基金一周年规模增近50%,多家公司通过差异化布局(如增强策略ETF)分羹市场。 基金公司还瞄准新兴领域,如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成为新风口。 这不仅提升了公司整体AUM(资产管理规模),还通过产品创新(如区域指数)捕捉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数字化是关键布局方向。“指数直通车”等小程序的推出,标志着基金公司从传统销售向线上生态转型。 通过整合多渠道购买和实时行情,基金公司降低投资者门槛,增强互动性。这有助于培养年轻投资者,并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最后,普惠金融是长远布局。易方达强调“指数直通车”践行普惠理念,让普通人轻松参与复杂投资。 整体而言,基金公司通过指数产品推动投资者教育、分散风险,实现可持续增长。但需注意潜在隐忧,如产品同质化和规模挑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