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项目作为新疆东部门户的重要更新工程,自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中建新疆建工三建以“精益建造”理念贯穿项目全过程,通过科学策划、精细施工、智慧管控,不仅实现了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的全面协同,更在城市更新领域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典范。
一、精益策划:目标导向,系统联动
项目启动初期,面对工期紧张、施工界面复杂、多专业交叉等挑战,项目部坚持以“目标倒排、工序优化、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精益策划思路。通过BIM技术进行全过程模拟,提前识别施工冲突点与优化空间,实现土建、机电、装饰、景观等多专业无缝衔接。
在施工组织上,项目采用“分区施工、滚动推进”模式,最大限度压缩闲置时间。通过每日班前会、每周协调会、每月总结会,确保信息畅通、决策高效,真正做到“计划引领、动态调控”。
二、精益施工:技术赋能,工艺创新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将“精益”理念落地为具体的技术与工艺创新。光伏连廊与屋顶的安装,采用装配式施工与双玻光伏一体化技术,不仅提升施工速度,更确保结构安全与发电效率的同步达标。光导管系统的精准定位与安装,则通过激光定位与三维放样,实现自然光导光效率最大化。
此外,项目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引入智能摊铺与标线机器人,提升施工精度与美观度;在绿化景观中推广模块化种植与滴灌系统,实现节水与养护的双重优化。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不仅是工艺的提升,更是“精益思维”在每一个施工环节的体现。
三、精益管理:安全为基,质量为本
项目部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作为精益管理的底线要求。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实现人员、机械、环境、作业面的全面感知与实时预警。临时用电采用绝缘支架与标准化配电箱,高空作业推行“生命线+自锁器”双保险体系,机械设备严格执行“一机一档”管理。
在质量控制方面,项目坚持“建工出品 皆要精品”的质量管理理念,推行“样板引路、过程三检、成品保护”制度,关键工序如防水、铺装、光伏安装等均设立质量控制点,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可追溯、可评估、可优化。
四、精益团队:党建引领,青年攻坚
项目成立“党员攻坚小组”与“青年突击队”,在关键节点实行“5+2”“白加黑双班”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青年员工的生力军作用。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精益案例分享等形式,营造“比学赶超”的团队氛围,提升整体执行力与创新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不仅攻克了风井移位、多专业交叉施工等技术难题,更在极端天气等外部挑战下,保持施工不间断、进度不滞后,彰显了央企团队的韧性与担当。
五、精益成果:绿色、智慧、人文三重赋能
通过精益建造的系统实践,哈密站前广场改造项目实现了“绿色+智慧+人文”的深度融合。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达43万千瓦时,光导管节能率超40%,透水铺装与绿化设计强化“海绵城市”功能;智慧导引、人车分流、无障碍设施等提升旅客体验;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则让广场成为展示哈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客厅”。
目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这座集交通枢纽、绿色示范、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站前广场,将成为又一亮丽名片。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