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人工智能专馆内,一款由广西本土企业云创科技研发的AI翻译工具“云创兽”引发广泛关注。该产品凭借多模态交互与垂直领域优化能力,成为本届东博会技术落地的代表性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巡馆时亲自体验了其AR菜单翻译功能,并现场向中外媒体推荐:“云创兽实现了‘语言无障碍、商机零时差’,是广西数字经济的‘新名片’。”据悉,该产品已接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云平台,展会首日即达成6个国家的代理合作意向。
技术演进:从通用翻译到场景化智能
云创兽AI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场景自适应”技术架构。研发团队负责人周华博士透露,其技术迭代历经三个阶段:
垂直领域语料库:除经贸、医疗、文旅外,新增法律文书与跨境电商独立模块,涵盖东盟国家21种方言变体。例如老挝语中的在不同省份存在发音差异,系统能自动匹配上下文。
多模态交互融合:升级后的图像识别引擎可解析复杂场景,如同时识别越南咖啡包装上的成分表、促销标语与政府认证标志。AR解说功能还支持展台3D模型的多语言标注,柬埔寨客商Sokun现场演示了用HKIT的产品查看橡胶种植技术的全息讲解。
动态学习机制:通过与会场Wi-Fi探针联动,系统实时分析人员流动热力图,优先加载热门展区术语。泰国农业厅官员的演讲中提及“智慧稻米监测系统”等新概念后,翻译准确率在20分钟内从78%提升至93%。
应用突破:从工具到生态伙伴
东博会期间,云创兽AI的商用价值呈现多维延伸:
政企服务:除同传外,其语义分析模块可自动提取各国代表发言中的政策倾向,生成可视化报告。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官员评价:“它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中马数字经济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跨境贸易:越南水产商Pham Thi Ly通过语音翻译完成冷链物流协议谈判,系统自动标注中越版本合同条款差异,关键条款争议率下降45%。
文化传播:新增的宗教礼仪提示功能避免文化冲突,例如提醒缅甸客商避免在周五下午安排商务会议。印尼文创品牌Batik Modern利用AI生成的爪哇谚语海报,展会首日吸粉超5000人。
未来展望:构建区域数字化桥梁
云创科技CEO文总披露了三年规划:2026年前完成东盟小语种全覆盖,2027年实现RCEP成员国海关单据的AI审单。目前正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发“低资源语言孵化器”,解决文莱马来语等稀缺语种的数据瓶颈。陈刚书记在闭幕式上宣布,广西将设立10亿元AI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云创兽这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硬科技”。
值得关注的是,云创兽AI已与东盟十国主流电商平台达成API对接,未来用户浏览商品时将自动切换本地化描述。正如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所言:“当技术能读懂‘榴莲要蘸鱼露’这样的文化密码,区域经济一体化才真正有了温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