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阿莲(化名)说不出太多话,但她会重复一句:“眼睛不舒服,看不见。”这句简单的话,背后是一个特殊家庭五个多月来的奔波、泪水和绝不放弃的坚持。
今年三月起,阿莲因双眼严重病变,先后四次从老家驱车三百多公里赴厦门求医。她是一名智力障碍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仅能用零碎的词语和肢体语言表达不适与恐惧。也正是她,在厦门眼科中心完成四台高难度眼科手术,最终重新拥抱光明。
三百公里奔赴 托付最后希望
“她老是揉眼睛,哭,说‘看不见’。”母亲回忆道。在当地医院,阿莲被诊断为“眼底病变”,但由于她无法配合复杂检查,加上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他们“尽快去厦门”。
3月5日,一家人一路忐忑抵达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科副主任医师罗向东接诊后,没有因阿莲的特殊情况而有丝毫怠慢。“孩子右眼视网膜全脱离,左眼白内障已经很严重,眼底情况不明,必须尽快手术。”
焦虑的父母握紧了手。他们知道,这可能是女儿最后的光明希望。
四次手术 四次“追光”之战
3月6日,罗向东主任和团队为阿莲实施首台手术。通过"右眼巩膜外加压术伴填充+巩膜外冷冻术"将阿莲完全脱离的视网膜重新复位,并封闭了视网膜裂孔,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然而一个月后,阿莲再次因视力问题返院。复查显示其右眼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并伴有马蹄形裂孔,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
4月22日,罗向东主任团队为她完成高难度的联合手术。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清除了眼内出血和增殖组织,"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摘除了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了人工晶状体,最后通过"硅油填充术"为视网膜提供了长期支撑,确保复位后的视网膜能够牢固愈合。
6月25日,在左眼白内障手术中,团队再次面临挑战:术中发现阿莲左眼眼底视网膜呈漏斗样脱离。这种情况极为复杂,视网膜不仅完全脱离,还发生了收缩和皱褶。罗向东主任临场调整方案,在一次手术中同步完成"玻璃体切割"清除牵拉视网膜的增殖膜,"剥膜术"解除视网膜表面的张力,"眼内电凝"封闭出血点,最后通过"硅油填充"为视网膜提供支撑。这次精细的操作成功化解了危机,避免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的痛苦。
8月7日,阿莲第四次来院完成右眼硅油取出术。此时她的视网膜已经完全愈合,手术取出眼内填充的硅油,让眼睛恢复自然的生理状态。
“别怕,我握着你的手”
长达5个月的治疗过程中,阿莲说不出的“害怕”,被护士们看在眼里。
每一次抽血,护士长都搂着她的肩,慢慢哄;
每次进手术室,都有专人一路握紧她的手;
术后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总是护士温柔的笑脸。
她们还为她安排单人病房、降低声响刺激,甚至通过视频指导父母居家护理。
“她虽然说不出来,但她知道谁对她好。”父亲轻声说道。
一面锦旗 见证医患情深
5月底,阿莲父母特地寄来一面锦旗,上面写道:“医术高超精湛,视力恢复明显”,以此表达对罗向东主任及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由衷感谢。
这场跨越五个月、四次住院、多次复杂手术的治疗历程,不仅体现了厦门眼科中心在眼底病领域的精湛技艺和综合实力,更彰显了其“以患者为中心”的温度和情怀。正是这样的医者仁心,为阿莲这样特殊的女孩点亮了原本黯淡的世界。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