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乡土文化、普及生态理念,同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育人价值,8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红色资源育人实践队赴江苏洪泽支队,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开展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团队分两组同步推进环保实践与红色剧游创作,以青春力量为洪泽发展注入新活力,既为当地生态保护提供实践与教育支持,也为红色文化传承打造创新载体。
聚焦生态保护:青春力量绘就洪泽湖生态新图景
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江苏省“美丽河湖”部署,团队以“宣讲+实践+特色教育”三维模式推进环保工作,切实为洪泽湖生态保护赋能。
“地球号”桌游:在策略博弈中读懂生态逻辑
为打破传统宣讲“单向灌输”的局限,团队以“趣味互动+在地化设计”为核心,打造了趣味桌游等特色活动,将抽象的“生态保护”转化为贴合洪泽湖实际、群众易于参与的场景,让护湖理念真正走进人心。
团队前期通过3次测试优化游戏逻辑,结合洪泽湖生态特征,将湖泊生态系统、水资源保护等在地元素融入其中,围绕“经济与水质”“开发与保护”“多方协同”设计核心场景,让参与者在互动中理解生态保护的平衡逻辑,最终形成《地球号!宇宙飞船》洪泽湖专场桌游。桌游完成后赠予洪泽团委,后续可用于当地中小学、社区的生态教育活动,为生态科普提供“趣味化、场景化”的实践工具,助力地方丰富生态教育形式。
环保宣讲:用“家常话”解读“护湖条例”
团队于洪泽世纪广场开展《江苏省洪泽湖保护条例》主题宣讲。考虑到市民对专业条款的理解难度,团队成员将条例拆解为“不能做的事”“要支持的事”“遇到问题找谁”三大通俗板块:用“非法采砂会让湖底塌陷”“乱倒垃圾会污染饮用水”解读禁止性规定,以“退圩还湖能让湖水变多”“生态补水能让鱼更多”阐释生态修复措施,并明确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当地环保部门举报电话等反馈渠道。
此次宣讲打破政策与市民的距离感,让条例从“纸上条文”变为“身边指南”,推动“人人都是护湖者”理念融入市民日常,为洪泽湖保护凝聚全民共识。
净滩行动:以青春之手,托举洪泽湖“水清滩净”之美
团队联合共青团洪泽区委员会、洪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20余名志愿者赴洪泽湖古堰景区滩涂开展净滩行动。志愿者以“地毯式”清理模式,跪伏抠挖泥土中的塑料碎片、拆解缠绕芦苇的废弃渔网、细致分类垃圾,累计清理各类垃圾十余斤,有效改善滩涂生态环境。此次行动不仅为洪泽湖“水清滩净”提供直接助力,更以实际行动带动周边群众关注湖岸生态,营造“全民护湖”的良好氛围。
活化红色资源:深挖历史元素,打造红色剧游
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团队深挖洪泽湖地区红色底蕴,打造沉浸式红色剧游《洪泽湖密令:夏韵寻踪》,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提供新路径。
创作前期,团队赴洪泽西顺河二十六烈士陵园走访学习,聆听守园老人讲述“最后一封家书”等红色故事,将烈士事迹、地域革命历史转化为剧游核心素材,确保内容兼具真实性与感染力。创作阶段,以蒋坝古镇历史为脉络,融合洪泽湖“镇水铁牛”传说,构建起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地方特色的剧情框架;同时塑造“五族后裔”角色群像,设计专属故事线与技能,满足不同玩家体验需求。经3次实地模拟测试优化,最终呈现的剧游将蒋坝古镇石板街化作“棋盘”、镇水铁牛传说变为“谜面”、烈士陵园英魂作为精神“底牌”,让玩家在解谜互动中重温红色历史。
该剧游不仅为洪泽区增添红色文化体验新场景,更成为当地红色教育的创新工具——既可为中小学生提供沉浸式党史学习课堂,也能为蒋坝古镇文旅发展吸引年轻群体,助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洪泽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有力支持。
实践成效与未来展望
此次实践通过生态保护与红色传承双主线并行,为洪泽区带来多重实效:生态层面,推动护湖理念普及、改善滩涂环境、留下可持续使用的生态教具;文化层面,打造红色文化创新载体,助力红色教育与文旅发展,活动获得洪泽湖地区群众与地方部门高度认可。未来,团队将秉持学校“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校训,总结实践经验,对《地球号!宇宙飞船》桌游与《洪泽湖密令:夏韵寻踪》剧游进一步迭代升级,融入更多洪泽地域特色元素。同时计划与洪泽当地建立长期合作,推动桌游、剧游在当地常态化使用,持续为地方生态教育深化、红色文化传播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供稿:“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红色资源育人实践队赴江苏洪泽支队)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