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产业 > 正文

2025艺术与科技创作者年会来啦!

2025艺术与科技创作者年会来啦!
2025-05-18 14:04:31 来源:财讯网

关注“MANA新媒体艺术站”微信公众号报名!

2025艺术与科技生产力大会创作者年会邀请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创作者,分享其最新实践,探讨在艺术与科技交汇下的创新路径与前沿思考,全面展现全球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创作生态,活动分为主旨分享和展演式分享两大板块。

主旨分享+圆桌对谈

时间:2025.05.25 15:00-18:00

地点:黄浦文化中心5F大上海新空间

(上海市黄浦区中华路980号)

展演式分享

时间:2025.05.25 19:00-22:30

地点:the point

(上海市徐汇区钦江路102号现代物流大厦东楼14楼)

主旨分享

分享嘉宾

张军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

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获得者,素有中国“昆曲王子”之美誉。专工昆剧小生,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周志刚,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从艺30余年来,主演过《牡丹亭》、《长生殿》,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我,哈姆雷特》等多部大戏,塑造了昆剧舞台上多个风格迥异的角色。

分享主题

时代浪潮下的昆曲新生:

以“水磨新调”论传统文化的生产力重构

张军将以亲历者视角分享昆曲音乐的破圈之旅,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十余年来,“水磨新调”在传承六百年昆曲基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重构昆曲“水磨腔”,让古老的昆曲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新生的诗意。而当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未来科技的翅膀融合拥抱的当下,张军也借由水磨新调,重新思考,如何在科技的浪潮中保持艺术的本真,让昆曲在数字时代依然能够触动人心,让观众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度与温度。

Jeffrey Shaw

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先驱

先锋艺术家、教育家

自六十年代以来,Jeffrey Shaw教授一直是新媒体艺术的先导者,他的展览遍及世界各地,创作广获赞誉。Jeffrey Shaw教授是运用数码媒体技术于创作的先驱,在虚拟实境、扩增实境、沉浸式视觉体验、文化遗产数码化,以及互动叙事各范畴,均树立典范。Jeffrey Shaw教授为德国卡尔斯鲁厄ZKM新媒体艺术中心的始创总监(1991-2002)及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iCinema互动电影研究中心的联合始创总监(2003-2009)。他曾是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院长 (2009-2016),以及城大互动媒体电算应用中心的总监 (2016-2021)。Jeffrey Shaw教授现为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及香港浸会大学视觉化研究中心总监。Jeffrey Shaw教授获得了众多奖项同荣誉,包括ACM SIGGRAPH艺术终身成就杰出艺术家奖。

分享主题

The Art of New Media Art –

then and now (and to come)

吴亚光

51Meet执行董事/CEO

51WORLD地球克隆研究院院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技术革命先锋:8岁编程启蒙,16岁获上海市物理竞赛前三,主导开发全球发行的《群雄逐鹿》《Code51》等游戏,首创“全要素场景(AES)”技术,打通真实世界与数字孪生桥梁。元宇宙架构师:打造51Meet平台赋能20+行业数字化,推出沉浸式IP《白垩纪的大地征途》,著《产业元宇宙》定义行业标准。跨界创新领袖:创建Smellyriver工作室覆盖50+国家玩家,率团队获“中国VR/AR创新产品奖”等10余项大奖,推动超百项城市级数字克隆项目落地。现构建5.1亿平方公里地球数字基座,以游戏化思维重塑文博、商业场景,行业誉其“让虚拟世界兼具物理学严谨与艺术呼吸”。

分享主题

共生跃迁:VR-LBE的三维进化法则

本演讲为VR线下娱乐(VR-LBE)从业者提供一套可落地的破局方案:如何通过三步战略实现商业模式闭环、用户黏性提升和生态壁垒构建。您将获得:

1.快速搭建工具:模块化VR场景装配系统(降低80%开发成本)、AI动态剧本引擎(实现千人千面剧情)、实时坪效诊断硬件(精准优化运营);

2.持续吸引力法则:基于百万用户行为数据的“内容保鲜”策略,解决体验同质化难题;跨场馆用户偏好遗传机制,构建消费惯性;

3.政企市场破冰术:符合政策导向的红色教育产品设计、文旅集团分账合作模式、商业综合体轻量化改造方案;

4.生态卡位密钥:从设备协议标准到虚实资产兑换体系,掌握混合现实时代的话语权。这套方法论已助力50+商业体实现客流提升30%,帮助开发者内容迭代效率提高5倍,为从业者从“短期流量焦虑”到“长期生态掌控”提供完整路径。

沈丕基

艺术家、策展人

1993年生活创作于深圳至今,涉及声音、装置、影像、行为、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演出现场结合了中国传统元素,交融在实验电子声音中,寻求偶发性、自然性,沉浸式影像视觉效果。表达现代都市与山野之间,现实事物与魔幻梦境,真实和虚空的游离状态,重构全新的东方意境,有趣地构建着多维度的艺术场景。

分享主题

一座城市的声音地图

在一座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声音艺术与科技文明的结合,如何融入当代城市艺术的公共性。艺术家沈丕基首先分享在深圳城市创作的一些艺术案例,如“对蛙弹琴”、“丕基砸琴”、“桃花源始”、“庄周梦蝶”等个人声音艺术作品。同时介绍深圳城市声音博物馆“深圳声音地图”的形成与声音艺术装置“静空间”的运用,以及由声音博物馆举办的声音装置艺术展,城市噪声科普教育、声音艺术装置教学等项目。

Fito Segrera

艺术家、创意技术专家

Fito Segrera是一名专注于新技术与数字媒体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同时也是一名视听及多媒体制作的技术专家。他从波哥大的豪尔赫·塔德奥·洛萨诺大学毕业,后进入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设计与技术专业学习并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他目前的研究内容及创新实践包括数字哲学、人工智能、一元论以及现代物理。

分享主题

创作者的多元身份

苏永健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博士

苏永健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教于北京电影学院。他是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最高毕业奖——“千里行奖”的唯一获得者,多件作品曾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美术馆、锡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并曾于全国各地,瑞士、德国及威尼斯等地重要展览多次展出。其近年来的创作研究主要聚焦于机器人艺术、装置艺术和交互影像艺术。

分享主题

生命与机器的交汇——

基于机器人艺术的跨学科探索与实践

为机器赋予人格,以及将人类技术化通常是机器人艺术的表现主题,并从中蕴含机器与主体之间的多重关联,碳基与硅基的多维交织。这一线索在苏永健近十年来的艺术实践中亦有体现,他通过制造由昆虫演奏的机械剧场、与观者建立情绪连接的机械心脏、借机械触角将呼吸转化为言语的互动装置,激发我们展开对人机共生世界的蓝图想象。

Dennis de Bel

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研究/创新主管

荷兰鹿特丹日常科技中心varia.zone联合创始人

Dennis de Bel(丹尼斯)生于1984年,荷兰无线电呼号:PD0WND。Dennis运用软件、电子设备和各种形式的波进行创作;通过动手实操的实践型研究和工作坊,他尝试解码更宏观的社会经济叙事,以及那些被植入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的设备中的现实。他曾在Siggraph Los Angeles、Transmediale Berlin展出他的作品,并曾与ISEA Hong Kong、Radical Networks New York等机构合作举办工作坊。

他在Design Academy Eindhoven、Willem de Kooning Academy Rotterdam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担任客座讲师,同时还参与了Relearn summer-schools、Libre Graphics Meetings。2017年,他联合创办了位于鹿特丹的Varia,该空间致力于发展切入日常技术的集体途径。他曾担任上海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和驻校艺术家。

分享主题

智慧城市边缘的人机界面

奇点已至,只是分布不均。从共享单车、无人机配送到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城市”描绘了一幅通往“未来城市”的无缝蓝图。但人类,究竟如何融入这个愿景呢?本次演讲将以字面意义上的“轨迹”为线索,沿着智慧城市技术的发展轨迹,追踪技术落地边缘处涌现的复杂人机关系(或界面),并分享过去五年通过艺术研究方法所得的观察与思考。

谢赞

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联合创始人&主理人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视觉设计与呈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照明学会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沉浸娱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外聘教师;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硕士生行业导师。

分享主题

共生成长——

构建面向未来的艺术与科技创作生态

在这个技术飞速演进、边界不断重构的时代,面对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生物科技、空间计算等技术浪潮,全球创作者正处在一个全新的临界点:我们如何在数据与感知之间、虚拟与现实之间、个体与系统之间,建立真正的共创机制?如何让艺术的想象力与科技的生产力相互激发、持续生长?

开幕致辞

张庆红

MANA Synergies/超自然文化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

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创办人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

文化创意产业委员会联席主席

中国艺术与科技交互转化生态的推动与探索者,从事艺术与学术、艺术与公共、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商业、艺术与文旅文创产业的应用与实践。2013年创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是中国较早致力于媒体艺术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公共教育的非营利机构,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了一个多样且富有活力的平台,在国际新媒体艺术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2016年3月创立国际新媒体艺术内容分享与推广平台MANA,是国内首家进行艺术与科技创作者、创作内容集聚与商业对接平台,也是首家进行新媒体艺术产业化的行业媒体平台。

分享主题

创作者的边界

圆桌对谈

对谈主题

 “虚实共生:艺术家是‘造梦者’还是‘守夜人’?”

——技术狂潮下,

艺术的乌托邦想象与伦理边界的双重博弈

对谈主持

林万山

跨媒介艺术家

时空诗性解构者

现驻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系(本硕),以跨维媒介为语言,在装置、算法影像、脑机交互、太空艺术等领域构建“科技灵性主义”(Techno-Spiritualism)的实践矩阵。

对谈嘉宾

邱宇

艺术家

艺术与科技方向博士

上海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师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从事艺术与科技的创作和研究,在创作中使用声音,影像,装置,生物等混合媒介结合科技手段探索科技媒介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和语言关系,以及混合媒介影响下的生命感知。作品曾参加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武汉双年展,新疆双年展,济南双年展,金鸡湖双年展,B3双年展,安仁双年展,“生长”国际生物艺术展,亚洲数字艺术展等国内外展览。

张林

建筑设计师、装置设计师

Signal alpha 工作室创始人

大阳大树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大阳大树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好玩的交互体验的策展设计工作室,观察城市,以人为本,从城市生活和当代社会的热点话题中吸取灵感进行创作实践。

徐戈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公共艺术博士候选人

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都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完成的。2008年赴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交换学习。2010年留校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至今。2017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交流。

徐戈的研究是建立在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上,融合科技手段并且延伸至公共空间当中,着力探索身体与媒介、空间与叙事的多重表达。在他那里,声音、光影、机械部件和控制系统成为一种造型媒材。各种材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用动态装置的方式诠释情感。跨界的创作理念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面貌。

作为一名公共艺术领域的实践者,徐戈时常审视自我表达与公众对话之间的关系。他的《屋子系列》作品探讨的是人的生存空间的不断变化对情感的影响;《来自风的信号系列》作品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块蛋糕系列》用驻地创作的方式,寻找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中相互矛盾、对立亦或是并行交织的一些事物和关键词,将它们分类组合,创作出若干块蛋糕,用日常物的视角来解释内心的种种疑问以及对周遭事物的观察。目前,徐戈正致力于研究跨越物理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边界的创作表达。

曾晨

艺术家、创意人

艺术家,90后新媒体视觉艺术新锐,作品主要关注虚拟时代概念在新语境中的存在性变化与交互及对真伪性的探讨,应用不同形式人工智能技术,试图探讨艺术与技术新的协同模式。曾获2016年纽约罗斯家族艺术奖,担任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视觉导演,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客座讲师。

展演式分享

申佳君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

从事以数字图像为主导的跨媒介展演与交互研究和实践。博士毕业于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读博期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究互动装置、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取得法国高等视觉传媒学院(Supinfocom)数字工程师文凭。本人科技艺术作品获国内外奖项多次。在学校专业讲座中担任法语翻译。

分享主题

景观作为乐器

本人设计实践聚焦景观生成的虚拟乐器,旨在长远挖掘与呈现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中期,大地艺术家激活工业遗址审美认知,反视觉中心逻辑质疑图像建构的社会关系。在此背景下,《壹公园》作为工业景观乐器诞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接受者沉浸式感知置于关键地位,通过无线手势控制实现与虚拟景观交互,延伸出“景观乐器”概念。它融入非符号规约的声音层次,追踪景观季节变化捕捉声音动态,成为描绘与反思半个世纪工业文明下城市声景变化的重要载体。

戴小初

跨学科和多媒介的艺术实践者

戴小初(Daisy)是一位跨学科和多媒介的艺术实践者,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信息体验设计专业。具有建筑学背景的她擅长使用空间叙事和诗意的表达来唤醒人们的情感共鸣,探索多维沉浸式体验。她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生态美学和沉浸式视觉,这包括通过摄影测量、投影、AR/VR、AI等多种媒介,探索人类与非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联系。

分享主题

木,林,森:生态美学的沉浸式叙事

分享生态美学和沉浸式视觉作品的创作理念,以汉字的演变作为叙事弧线展现不同媒介下(摄影,数字影像,实体模型)下的生态美学作品,并从传统哲学的生态阐释,自然的主体性表达以及全球背景下的环境保护等角度探讨生态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谱造司

视听艺术厂牌

谱造司PUZAOSI,2015成立于成都的视听艺术厂牌,以「同步感官」为旨,聚焦影像、音乐、交互装置等数字艺术创作。谱造司常年保持与各领域音乐节、艺术家、演出主办、艺术机构、商业品牌的合作,持续为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提供创意作品。

分享主题

囧恩和JUJU的神经漫游记

本次分享将带来谱造司原创IP的诞生故事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并重点介绍围绕IP打造的互动游戏与沉浸式体验项目,探索数字艺术如何赋能文旅场景、激发文化活力。

郭锐文

视觉艺术家

创意技术工作者

2014年毕业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电子艺术专业(RPI iEAR)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郭锐文(Raven Kwok)是一位视觉艺术家兼创意技术工作者。他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领域集中于探索计算机程序算法在视觉美学表达上的可能性。

他的作品受邀在全球各个媒体艺术展与电影节展览展映,其中包括: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林茨,奥地利,2015,2017);国际电子语言艺术节(圣保罗,巴西,2014,2016,2019);维也纳独立短片电影节(维也纳,奥地利,2014,2016,2017);点与线抽象电影艺术节(雷克雅未克,冰岛,2014);共振媒体艺术节(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2014,2016);FIBER媒体艺术节(阿姆斯特丹,荷兰,2015)等。

他于2023年获得第44届美国新闻与纪录片艾美奖:杰出图形设计与艺术指导。

分享主题

算法炼金术

艺术家郭锐文会介绍若干个通过设计并编写算法完成的个人创作与商业项目。他的工作流相较于其他艺术创作形式在技术上具有更贴近“底层”的切入视角——创作者不再拘泥于描绘视觉形态本身,而是编写程序算法来归纳并操纵视觉表象背后的原理与逻辑。郭锐文会在演讲中分析自己的思考与创作流程,并实时演示若干项目的原型demo,以及深化为最终作品的过程。

胡帅

数字艺术家

美国未来艺术奖得主

中国数字交互艺术金奖得主

双硕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他擅长使用数字技术打造多感官体验,创作涵盖数字艺术影像、互动体验装置、视听艺术演出等。他的作品曾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全球60余个展览中展出并获得多个国际奖项,受访和发表于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WIRED连线杂志等媒体。

分享主题

转译 · 链接——多感官数字艺术实践

数字技术与媒介载体如今正在快速的变革迭代,而这也给数字艺术创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形式与可能。数字艺术家胡帅的作品与科技紧密结合,他擅长于使用数字技术在不同媒介中制造转换,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建起新的感官体验。本场演讲中观众将看到艺术家对不同种类数据所做的转译,以及将其呈现为具有很强链接性的艺术作品。

Joanna Lyu

游戏设计师

多媒体艺术家

艺术游戏小组修四边形 (fix [[stuff]]) 的发起人之一

Joanna Lyu是一位游戏设计师和多媒体艺术家,通过场域特定游戏、互动装置和跨媒体叙事,对既有系统、权力结构与日常生活进行重新诠释。她的创作融合实境角色扮演(LARP)、后互联网美学、女性身份及电子游戏机制。艺术游戏小组修四边形 (fix [[stuff]]) 的发起人之一,专注于实验性公共游戏、另类游戏创作马拉松及公共艺术介入,通过自组织活动与机构合作,探索游戏如何激发社会对话和互动。

分享主题

在屏幕视觉奇观泛滥后:

重新思考通过游戏设计诚实地参与和意义的可能

从早期的数字媒介创作出发,逐步过渡到结合实体的混合实践,媒介转向与视觉奇观的疲劳:反思数字艺术从“新奇”到“同质化”的过程;探讨在AI爆发、post covid, 的时代,数字奇观是否逐渐失去它的吸引力和意义,创作转向实体是否是一种“更诚实”的表达方式。

梁宇珏

艺术家

梁宇珏的实践意在探索技术、能源、声音和认知之间的关系,通过挖掘声音与声音背后的文化含义,探讨人与技术、媒介之间的关系。梁宇珏的创作涉及科技、生物、环境、记忆和认知的历史演变,他倾向于运用听觉和感知的方式引入空间体验、装置、影像、图像和社会人类学,并通过与不同背景和领域的观众和创作者的沟通展现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联结性的叙事。*艺Mo联合推荐艺术家。

分享主题

AVAS - 让我们一起塑造未来的声音

AVAS(Acoustic Vehicle Alert System)即数字模拟声浪,是一种现在普遍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声音装置,它模拟了汽油与柴油汽车发动机在运行时发出的噪音,用于给车外行人、骑行者且尤其是视障人群发出适当的提示性响。

世界各国相继将“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必须配备 AVAS”这一要求纳入法规,并且进一步要求“在新能源汽车行驶时 AVAS 必须发出 56-75 分贝大小 的连续噪音”。在关怀与照护的愿景下,全球的汽车制造商为了推动创新、 提升品牌竞争力和用户驾驶乐趣,开始与艺术家、声音工程师等合作,试图定义与创造一个完全不属于我们之前的听觉体验的全新声音街景。

张骏

艺术家

上海Digital FUN新媒体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兼视觉设计总监

TEA 新媒体社区联合创始人兼课程设计主创,SIGGRAPH计算机图形学协会2025 Spatial Storytelling理事会核心成员,加拿大UBC大学 Emerging Media Lab校企合作伙伴,曾任加拿大温哥华TouchDesigner 软件社区联合负责人。

分享主题

生成式AI赋能交互新体验

本次演讲将聚焦生成式AI如何驱动沉浸式展览与演出的交互体验,将分享Digital FUN团队在AI与互动体验结合方面的创新实践,包括多个已落地的商业项目,展示AI在内容生成、观众互动和现场氛围营造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将介绍团队在生成式AI研发上的最新进展,重点演示如何利用TouchDesigner、comfyUI与streamdiffusion实现实时视觉与互动体验,现场还将有交互demo的演示,带领大家直观感受AI赋能下沉浸式体验的全新可能,共同探讨AI引领下的艺术与商业新模式。

活动日程表

关注“MANA新媒体艺术站”微信公众号报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成都理工大学与西南石油大学的科研经费配置与成果转化模式

2025-05-16 11:12:37成都理工大学与西南石油大学的科研经费配置与成果转化模式

Newline受邀出席芜湖市政府座谈会,共探产业合作新机遇

2025-05-16 09:11:13Newline受邀出席芜湖市政府座谈会,共探产业合作新机遇

65岁后记忆衰退、精力不济是必然?三井NMN告诉你真相!

2025-05-15 16:03:4365岁后记忆衰退、精力不济是必然?三井NMN告诉你真相!

让世界爱上中国品牌!尚普咨询集团携手600余家标杆企业点亮中国品牌日

2025-05-13 17:26:31让世界爱上中国品牌!尚普咨询集团携手600余家标杆企业点亮中国品牌日

中国首届艾灸馆馆长峰会丨一场融合馆长智慧与三伏养生绝技的灸业里程碑盛典!

2025-05-13 16:55:00中国首届艾灸馆馆长峰会丨一场融合馆长智慧与三伏养生绝技的灸业里程碑盛典!

离异再婚用什么相亲软件合适?推荐几款再婚软件

2025-05-09 18:09:45离异再婚用什么相亲软件合适?推荐几款再婚软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