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周女士(化名)从未想过,一场摘镜手术不仅让她摆脱了500多度的近视眼镜,更让她提前“拦截”了即将到来的老花危机。在华德眼科郑惠院长的个性化方案下,一场 PresbyMAX迈可视老视矫正手术助这位宝妈开启了人生全新的“无镜篇章”。
一场检查揭开“隐形危机”:近视+老花双重困扰如何破解?
从初中开始,周女士便与眼镜“绑定”生活。20年的隐形眼镜佩戴史让她的双眼干涩不适,框架眼镜又成了育儿路上的“甜蜜负担”。与孩子嬉戏时眼镜总被碰掉,雨天眼前一片雾蒙蒙,化妆也总要不停地摘戴。今年年初,她下定决心走进华德眼科寻求摘镜,却在检查中发现另一个隐患—“老花前兆”已悄然逼近。
华德眼科郑惠院长耐心地解释了老花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变小,睫状肌调节能力逐渐降低,会出现近点发生远移,造成近距离阅读越来越困难。”虽然周女士尚未出现明显近距离阅读模糊的症状,但若不及时干预,未来几年内她将面临“看远模糊、看近吃力”的双重困扰,可能频繁更换两副眼镜。
据《2023中国老花眼人群洞察报告》指出,我过35岁以上的人口中,在有老花眼问题人群占比56.9%,达3.9亿【1】。老视俗称 “老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会逐渐出现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表现为看近模糊不清,常需将书本、报纸或手机拿远才能看清字迹。这是因为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眼睛无法通过调节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看近物时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技术破局:PresbyMAX迈可视老视矫正手术解决双重需求
面对周女士“既要解决近视,又想延缓老花”的双重需求,为其定制了一套符合她需求的手术方案——PresbyMAX迈可视老视矫正手术。该技术依托于德国阿玛仕1050Rs准分子平台,通过准分子激光的精细切削,手术在角膜表面创建多个“功能区”形成多焦点状态,中央区优化近视力,周边区增强远视力,过渡区衔接中距离视觉,从而实现远、中、近全距离的清晰视觉。
图片由厂家提供
阿玛仕PresbyMAX迈可视老视手术采用角膜屈光手术的方式,为老视患者提供矫治方案。可治疗合并不同屈光不正状态的调节能力降低患者,手术设计应用双-非球面切削算法,通过中央视近、周边视远的设计来主动导入一定量的负球差,从而实现增加景深的效果,助力患者获得远、中、近全程优质连续视力,重享活力视界。这种设计使得患者在术后无论是看近处(如阅读、书写)还是看远处(如驾车、看电视)都能获得清晰的视觉体验。
从紧张到惊喜的转变
手术前,周女士内心充满了紧张与不安,为此她观看了许多手术相关的视频资料,试图为自己的即将到来的手术做好心理准备。然而,当真正踏入手术室,亲身体验手术流程的那一刻,她惊讶地发现整个手术过程远比她从视频中了解到的要轻松许多。从严谨周密的术前准备工作,到精湛熟练的术中操作,再到术后细致入微的观察护理,每一步都伴随着医护人员的耐心解说与温馨陪伴,这极大地缓解了她的紧张情绪。
郑院长不仅针对周女士的老花眼问题进行了特殊设计与处理,同时矫正了她长期以来的525度近视和225度散光困扰,实现的全程视力矫正。术后一周复查显示,周女士的右眼(主视眼)视力达到1.2,左眼保留1.0并预留老花空间,既满足当下高清需求,又为未来调节力衰退预留“缓冲期”。
科学应对中年视觉危机
华德眼科郑惠院长强调,老视矫正手术是对老视状态的矫正,并非治愈老视。与年轻时自然晶体调节下的视觉不同,术后需要或多或少的适应过程。PresbyMAX迈可视手术不仅是矫正视力的一种手段,更是通过早期干预帮助患者从容应对中年视觉危机的一种方式。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这项技术,认识到老视是自然衰老的一部分,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忍受视力下降。通过科学的手段,我们可以延缓老视的进程,享受更加清晰、自由的生活。
老花是自然法则,但模糊不是必然结局。现代眼科的技术价值,是让每个年龄都能拥有凝视世界的底气。
来源:【1】蔡司《2023中国老花眼人群洞察报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