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和工会开展的“医师公益活动——针刺疗法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交流会”在京圆满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公益大会荣誉主席韩济生院士与来自神经外科、儿科、麻醉科等领域的专家们,以专题演讲、经验分享和交流讨论等方式,共同探讨医学领域中的技术、新进展。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公益项目专员王磊向各位与会专家介绍了本次活动,并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份公益承诺,将邀请儿科领域的医学专家们共同为2025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儿童青少年义诊活动做准备。
韩济生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领域权威专家、中国疼痛医学的创始人、谢赫·扎耶德国际传统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医师公益大会荣誉主席韩济生院士首先为大家带来了《针刺相关技术 - 治疗孤独证谱系障碍的最新进展》的精彩分享。
韩济生院士分享了他和团队在针刺相关技术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最新进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又被称为自闭症,核心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同时多数伴有语言障碍,智力发育落后等问题。近十年来,ASD、发育迟缓等神经功能发育障碍类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韩院士表示,针刺的作用是扶正固本,“扶持你原来的正气,巩固本身的能力,动员人体自身的力量克服疾病”。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针刺镇痛研究发现,电针可加速内啡肽等多种镇痛物质的释放,克服疼痛。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针刺技术的形式从砭压、手捻针发展到了如今的电针。再到适宜儿童的经皮电穴位电刺激,又被称为TEAS疗法。针刺相关技术在治疗中有很明确的“频率特异性”。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孤独症患儿的症状不同,对经皮穴位电刺激这种神经调控疗法的反应也不同。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对患儿分类,然后确定治疗方案,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TEAS措施,辅以现代具有的经验和方法,有助于孤独症患儿减轻症状,极早融入社会。
潘守东主任(左一)、韩济生院士(左二)、李云林主任(右二)、谭泊静副主任(右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李云林主任、谭泊静副主任以《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儿童神经-精神疾病》为主题,介绍了迷走神经解剖及生理功能、迷走神经刺激的适应证及疗效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概况疗效和具体使用。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开拓了外周神经-大脑网络-机体功能整体调节的治疗通路。麻醉科潘守东主任进行了《儿童慢性疼痛研究进展》的报告,讲述了儿童慢性疼痛的定义、分类、评估和诊断流程,特殊群体与个性化治疗探索。通过针刺疗法,可以使慢性疼痛青少年经个性化治疗后,疼痛强度、情绪健康、社交功能及教育参与度同步提升,儿童针刺治疗不良事件率低于1%,主要为轻微瘀伤或短暂针刺部位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对比药物副作用,针刺疗法安全性优势显著。与会专家还围绕中国医师公益大会义诊活动、当前备受关注的儿童青少年群体的肥胖、生长痛、哮喘,心理情绪等问题、针刺疗法这一中医药瑰宝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分享与交流。
希望以此次交流会为起点,携手推动针刺疗法在儿科领域的规范化、普惠化发展,以“守护生命健康”为使命,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结合,为儿童青少年们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未来保驾护航!
项目负责人王晓兵主任介绍了2025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将以不同专科为主题开展义诊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衔接分级诊疗体系的常态化健康促进网络。联合号召各医院参与报名,动员安排各院特色专科以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疾病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为重点,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康复指导及心理咨询等服务,普及医学常识及相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表示,希望能够通过2025中国医师公益大会义诊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整合全国公益医疗资源,构建可持续的公益医疗生态。
中国医师公益大会是由钟南山院士联合陈竺、曹锡荣等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济仁慈善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市源本中医研究院等爱心单位,共同倡议发起成立的公益项目。打造由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媒体单位、爱心企业以及医务工作者、人民群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公益交流平台。通过大会展示优秀医务工作者、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企业的公益项目成果、感人事迹、社会贡献;宣传医务工作者崇高的职业精神、树立医务工作者慈善榜样、打造患者援助与医师公益项目标杆和项目示范单位;帮助社会大众更了解并理解医务工作者,弘扬尊医重卫、倡导医患和谐;发布联盟工作重大成果和工作计划,推广联盟成员单位主办的公益活动及先进事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