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累计感染人数已超80万例,很多人出不了门、抢不到菜,社区团购再一次成为热搜。
微博出现了“上海人有多爱自己的团长”的话题,相关表情包也是让人忍俊不禁。
2018年,社区团购的赛道融资额就高达 40 亿。到了2019 年,随着风口之后的泡沫挤压,以亏损换市场的快速扩张模式遭遇融资遇冷,各公司迎来了自我造血能力和业务模式构建上的考验
期间,并购、调整、关店成了社区团购行业的主题,而拥有充足资本能力的头部公司仍在快速扩张。
到了2020 年,新冠疫情深刻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和信息获取习惯。
社区团购迎来自身爆发式增长,美团、京东、拼多多、阿里、滴滴等相继将社区团购作为重点拓展业务,资本的投入大大提升了社区团购行业的发展速度,社区团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拓展。
比如美团就将社区团购业务定为一级战略项目。
对于美团而言,社区团购在体量上可比肩外卖,同时,核心覆盖人群与美团现有人群有较好的互补性,有利于下沉市场的拓展。
在拓展社群团购的业务中,美团看重对团长的服务和社群的精细化运营。重点放在了供应商品质量和履约准时性上,更关注服务品质和团长的满意度。
滴滴则注重资本的投入,求快求大,在前端团长、末端物流上都用激进的补贴策略打压对手,愿意花更多的钱换取先发优势。
拼多多方面,采用了产地直采,两步开团以及坏果包赔的销售策略,着重发力在农产品上。
作为裂变之王,补贴打造低价爆款、主APP引流、低门槛高激励招募团长是其推广社区团购的主要优势。
特别是在团长方面,多多买菜的团长准入门槛低,允诺提成高,每日完成订单任务还有额外奖励,基于此,多多买菜的团长数量迅速扩张。
据安信证券研究报告,独特的团长拉群、群内发起拼团购物这一模式,让低价必需品+社交成为获客的利器。
社群成员日订单转化率可达 10%,远高于电商模式日订单占用户数 2%-3%的活跃度。
社区团购的新趋势
今天,不少品牌将社区团购的发展,放在了基础设施的打造和进化上,不仅是生产、运输、存储环节上,还包括保质期更长、更易储存的产品。
社区团购消费习惯养成
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疫情过后,团购还会火吗?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网购是怎么从非主流变为主流的。
刚开始,大家觉得网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抱着迟疑态度。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网购,以至于现在都喜欢从直播间下单。
线上消费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而疫情催化了这种养成。
DT财经数据显示,最近80%的80、90后加入囤货大军,过去都是在打折促销和电商购物节偶尔囤一下,现在已把米面粮油列为了家居战略必需品。
即使疫情好转,习惯和用户粘性还将延续。
某种程度上说,疫情所带来的消费形态转变,在客观上为社区团购正了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达到720亿元,到了2022年,将直接突破1000亿元。
结语
产业的进化,就是不断地自我更新。
过去,不少中小企业的最大困难,就是自身和消费者都难以踏出线上消费的第一步。
但在社区团购高适应性,低损耗,低配送成本的冲击下,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这一轮上海疫情下的团购,团长更加积极拥抱商家,自觉主动地去维系社群,悄然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而在疫情的危机中,社区团购也更加重视自身产业的可控性,更加重视社群消费的可适应性。
有望在更多的线下业态发挥其流量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开拓新的成长路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