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初,美菜接到泉州美菜供应商公司的一位员工求助,说说老家村里的黄姜今年没有销路,问美菜能不能前去收购。
线索辗转交给美菜蔬菜采购负责人,经与农户初步沟通,泉州美菜立即响应,成立美菜SOS三明大田生姜助销项目组。12月2日,美菜负责采购的同事驱车赶往丰田村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评估。大田县属于革命老区,丰田村约有1000多村民,留守村里的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靠着几亩田种植生姜、烟叶或玉米,换取一些微薄收入。生姜是大田一大特色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地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种出的生姜色泽金黄、表皮光滑、块大肉脆、纤维细少、辛香味浓,在闽南各地市场享有“金姜”盛誉。但因地处山区,田地特别分散,往往是一家五分地、一亩地,多的也不过四五亩。
现场考察结果令人满意,12月6日早7点,10多名美菜同事,驱车颠簸3小时后抵达大田丰田村。
走到田间地头,五分或一亩的地块上都种植着生姜,两座山的山坳里一排排的生姜长势喜人,良好的地理条件产出品相特别好的生姜——这本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却因为滞销问题,很多生姜只能还放在地里。
生姜的种植并非易事,从3月份种下去到12月份收成,几乎要一年的工夫。时间特别长不说,还需要精心护理——两天就要去翻一次土,还不算平时的排水、除草、除虫。
“没人收!没办法!”59岁的朱身铁摆着手说,“去年行情好!一斤收购价4块多!谁想到今年1块钱!”去年他种了一亩多的生姜,产量大概四千斤左右,卖了两万来块钱。今年想再多赚一点,于是种了四亩,姜种子加农药加人工采收成本,本钱就花了八九千,可眼下一亩地最多只能卖四千来块钱。
泉州SOS小组成员到地里和农户一起拔姜、称重、打包、装车。在路边装车过程中,有好奇的村民看到红马甲和条幅车辆,过来小心翼翼地问:“老板,能不能把我家姜也收了?我家姜很好的,就是量太小,只有六七百斤,别人都不肯收。”
她口中的“别人”,是零星来的客商,但压价严重,低至八九毛一斤,老农们不舍得卖。得到美菜肯定的答复后,她开心地连声道谢。
其他村民见状,也匆匆带着自家生姜,或扛或推或背或挑,从四面八方涌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地聚集在收购货车旁边。50斤一袋,沉甸甸的,但每位老人脸上都笑得皱纹舒展。
此次共采收10000斤生姜,12月7日一大早已上线美菜商城。
长久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存在,加之区域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卖难”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为落实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美菜启动了“美菜助农兴产全国采购计划”,通过助力农产品上行,降低农产品流通高损耗、低效能,以精准行动,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以产业化模式,通过自身信息化平台,解决农商信息不对称,进而帮助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截至日前,美菜已联合合作伙伴在全国数百个贫困地区展开采购帮扶工作,解决当地蔬菜销售难、农民就业难的问题。美菜“帮乡亲、扶产业、暖人心”三位一体的举措,得到各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认可。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美菜将继续发挥农产品流通中产业链数字化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践行“汇爱扶弱、助农兴产”的企业行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安娜· 威瑟利Anna Weatherley瓷器品牌成立于1990年,已有30多年历史,是以著名设计师Anna Weather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