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医护人员
但他们需要连续12小时穿着防护服
他们不是机场、火车站工作人员
但他们忙碌地穿梭在机场航站楼、出站口……
他们是特殊时期的“战士”——防疫志愿者
挺身而出,彰显担当
“我自愿申请前往抗疫一线,发扬铁军精神,若有需,呼必应,召必赴……”2021年初面对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徐汇区数家单位积极相应上级号召,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分别抵达火车站、机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来自中建八局九星城项目的何正清和西岸传媒港项目的沈逸哲于2021年1月至3月期间在上海火车南站“上岗”,成为若干名无名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员,积极做好出站指引、健康信息查验、测体温、填表格、特殊人员帮扶等工作。“各位旅客,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安全,请自觉扫描二维码,出示自己的健康码,没有健康码的旅客请往左手边走!”在人头攒动的客流中,志愿者们尽力的呼喊着,只为督促疫情下返沪人员能“从我做起”,如实出示健康码及出行情况。“这个怎么弄?能帮我一下吗?”、“扫了二维码接下来要怎么做?”、“我手机没电了,怎么登记呀?”面对密集的人员的咨询,志愿者们一一拿过他们的手机,边询问边帮他们查询和填写。面对一些不理解和需要帮助的旅客,更需要耐心引导,和他们解释健康码是为了了解自己是否去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出示健康码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春节期间,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员陆续往返,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加,疫情防控工作也变得严峻复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者!面对日均几十万的客流量,每位志愿者精神饱满、信念坚定,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每个人都在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奉献自己的力量。
清晨5:30,起床、洗漱、吃饭、去仓库整理自己的防疫物品;
清晨6:30,从隔离酒店赶往浦东机场,路上手机回复着工作消息;
清晨7:30,到达工作准备区域,换装、消毒,一切准备就绪......
这是陈为鉴和徐晓明今年志愿者期间的时刻表,他们是今年3月起中建八局前往上海浦东机场支援防疫工作的。机场防疫志愿者分为几个小组,在组长的合理安排下进行白班和晚班的轮值。在班期间严格按照防护要求穿戴好“防疫6件套”(帽子、口罩、眼罩、手套、脚套、防护服),进入TI和T2航站楼的服务点,开启长达连续12小时的工作。
国际航班不分昼夜,晚班志愿者的辛苦不言而喻。往往到了后半夜,脑袋越来越沉,眼皮开始打架,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只能航班间隙找个角落打个盹。但是只要旅客一来,志愿者马上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们除了测温、登记信息和送酒店之外,还承担着提供咨询服务,安抚因长途飞行而情绪焦躁的旅客,帮助搬运大件行李等工作。“谢谢你们,我在外生活了几年,这次打算彻底回来了,回来真好。”一位日本回来的妈妈带着两个幼童,不停地感谢志愿者。尽管志愿者们因为带着口罩、面罩遮挡住了脸上的表情,但亲切的话语还是让这位刚下飞机的旅客感觉到了“回家”的安心与舒心。
穿着“大白”吃饭,上厕所,其余时间全部身处工作区域,数十个不回家的日夜,每天工作的12小时,仅有中午1个小时时间去喝水。白班闷热、呼吸不畅、行动不便、工作结束脱掉防护设备,是头发的汗水涔涔、是脸上的勒痕遍布,是手被捂出重重褶皱.......这是志愿者们在抗疫时期的真实画像。
在疫情严峻的紧张气氛下,可爱的志愿者们为了减缓压力、调节气氛还画了生动形象富有特色的“美食图”,让大家刚下飞机就能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陈为鉴开心地说道:“一天白班一天夜班一天休息是我们的工作规律,虽然辛苦,但是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经历,更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在沈逸哲返岗之后,中建八局的同事们问及他当志愿者的感想时,他的回答掷地有声:“细致耐心,不慌不忙,相互补台,互相照顾,是我们志愿服务工作中心照不宣的工作理念。我们虽疲惫,但是当看到旭日东升,背后的上海安然无恙,全身就又充满了力量。是我们力保平安的信心,守护祖国,我们坚决不退缩。”
面对未知与艰难,这些二十岁出头的新一代青年志愿者们不曾有过退缩,而是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一面大旗;面对风险与挑战,我们看到志愿者的爱心与热诚,勇气与担当,信念与奉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从来不缺英雄,英雄都是普通人,只是在被需要的时候,逆着人流的方向,站出来,向前走去。青年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榜样的力量,用奉献注解忠诚血脉的内涵。他们,是青年一代的楷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