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智能手机曾经有段拼性能、拼数据的营销期,一言不合就要跑分。消费者往往被广告忽悠,为数据买单。真正用了之后,才会发现并不能单凭数字论英雄,使用体验的好坏不是一个因素就能决定的。而现在,扫地机器人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干不干净看“吸力”,“吸力”越大,清扫效果越好。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首先,内部风机高速旋转产生气流,配合机器底部吸尘口的滚刷或吸口,先把粘在地面上的灰尘扬起来;然后,扬起的灰尘迅速被吸入风道,进入到尘盒;再经过尘盒过滤,灰尘留下来,干净的风从机器尾部出风口排出去。简单概括,就是扬尘、携尘、集尘。一直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是气流。而怎么让气流的作用发挥到位,是风机、吸尘口、风道结构、尘盒——整套清扫系统配合的结果。并不是单纯某一个因素就能决定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说一说目前的误区。
动辄1800Pa、2000Pa根本不是“吸力”,更不等同于清洁效果。
上面已经说,吸力不是决定清扫效果的唯一因素。而目前很多品牌宣传自己1800Pa、2000Pa其实也根本不是“吸力”,而是风机的绝对真空度。那绝对真空度又是什么?是风机在进风口面积趋近于零的状态下得到的最大负压值。听不懂?就是没有空气对流,风机运转产生的最大风压。是一个理论上的数值。而实际清扫时,必然需要有进风口,有空气流动才能带动灰尘。因此扫地机器人只要开始工作,就不会达到这个理论上的数值。也就是说,宣传的真空度并不是实际工作时的真空度,不是能带走灰尘的风力。
这里可能会有消费者问了,不管是理论真空度还是工作真空度,真空度高,总归是好的。有了进风口,让空气可以流动,真空度越高,风力也就越强呀。这个说法好像也没毛病。毕竟扫地机器人底部吸尘口与地面之间的气压差越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越大。但实际上,真空度与风力之间具有相反的特性。风力大的时候,真空度会降低;真空度高时,风力会变小。也就是说,如果进风口太大,平均下来给每一个灰尘的风力会变小;进风口太小,能带走的灰尘数量又有限。因此真空度大小对于吸尘能力提高是有限的。
当灰尘被吸入之后,要经过一条通道,即风道,才能被收到尘盒里。我们当然不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灰尘乱跑,或者阻力太大,进入尘盒困难重重。所以,只有密封性好、流线型的风道设计,才能提高风量利用率,让阻力降低,气流能够流畅地带着灰尘进入尘盒。那什么样的风道是流线型的?一定不会有大弯道。差的风道不仅损失风力,也会让灰尘堆积在弯角。
灰尘总算进入了尘盒,最后就是经过过滤系统,将灰尘锁定在尘盒中。过滤系统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如果密封性太差,灰尘又会被再次扬到空气中。就像我们用扫帚扫地,尘土飞扬。而过滤性太差,又会堵塞气流。
与此同时,扬尘、携尘、集尘的力量来源于风机,风机的动力又来源于电机。提高风力就要提高电机的转速,而这样不仅功耗大,噪音也会随之升高。噪音大,体验差,大家都理解。功耗大,意味着同样电量情况下,使用时间短。那是不是只要增加电池容量就行?也不是。如果能做好合理的结构,为什么要跟电池较劲?更何况还要增加用户购买成本。
综上所述,清扫效果不是一个所谓的“吸力”决定的,而是整个清扫系统协同的结果。
风机既要保证产生足够的气流,提高扬尘、携尘的能力,又要保证噪音低;吸尘口既要能卷起灰尘,又要有合理的宽度,保证气流;风道结构要流畅,才能降低风阻,高风速输送灰尘;过滤系统既要能最大化拦截灰尘,又要避免扬尘造成二次污染。即,吸尘口高效集尘,流畅风道加速携尘,过滤结构强力集尘,扫得干净又安静才是评判扫地机器人的指标。
你还相信1800Pa“吸力”一定比500Pa扫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