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降频门”一石激起千层浪,苹果官方确认“在特定条件下限制部分老款机型处理器峰值性能,目的在于避免老设备电池耗尽自动关机”。尽管苹果称“这是出于消费者的利益”,是“为你好”,但消费者对于苹果公司让老款iPhone“变慢”仍表示气愤,还有美国用户提起集体诉讼。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12月28日,苹果方面专门针对此事向用户道歉。 苹果此番遭遇的“尴尬”,为一些商业巨头们敲响了“警钟”——不能假“维护用户体验”之名行利己之实,自说自话的傲慢只会导致用户的反感与反弹。
苹果限制部分老款机型性能,号称防止它们在诸如低温等环境下因电池耗尽而自动关机。但有用户发现,选择更换电池就不会发生这些状况,即使不换电池,也有关闭部分应用程序等解决方案。但苹果并未给用户任何选择,只是简单粗暴地通过升级系统“一刀切”,甚至并未告知用户这一系统变化,直到被用户发现才不得不承认。这足以说明,一方面很难将苹果此举解释为“为用户着想”,更像是通过凸显老款机型在性能上的“退化”逼迫用户购买新款;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行为对用户极不尊重,完全不重视用户的知情权,不给用户任何自主选择的机会。
对开发者来说,苹果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不惜“甩锅”给开发者,毕竟开发者开发手机应用,是基于对各款手机性能的了解实行优化,如果手机突然“变慢”,用户的体验将与开发者初衷南辕北辙,最后必然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口碑。
无论是此前苹果因“打赏”功能而与诸多内容生产平台产生矛盾,还是此番的苹果自行降低老款手机的性能,都折射出其“庞大帝国”带来的专横。苹果营造出以应用商店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打造了森严的秩序。用户选择一代代苹果,很多时候已不再是为了手机硬件性能,而是自己留存在苹果体系里的数据,开发者在苹果体系下无法选择其他的分发渠道,对“游戏规则”的随意更改往往敢怒不敢言。
这种完全不考虑其他各方感受的生态系统真的能长久吗?
用户和开发者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从市场表现看,苹果2017年第三财季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25%,受到了来自国产手机厂商强有力挑战。苹果进入智能手机市场10周年,对智能手机的推广居功至伟,但绝不能因此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想当然地觉得能替用户做主,想当然地为所欲为。
将眼光放远一点,恐怕仍要思考“生态系统”对消费者的控制力,除了硬件端苹果的生态系统外,在互联网平台端,阿里巴巴和腾讯同样在通过资本、技术和流量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尽管在经济上不构成垄断,但从数据和使用习惯上来看,它们也进入了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能够在强大的生态系统中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与安全?如何保护处于绝对弱势的消费者的权益?这应该成为监管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