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石库门先生”李守白画起了抽象画,让海派风情有了更国际化也更当代的表达

“石库门先生”李守白画起了抽象画,让海派风情有了更国际化也更当代的表达
2021-11-22 11:12:55 来源:财讯网

1637548873142180.png

李守白《摩登午后》,布面油画,2019年

 

人称“石库门先生”的李守白,近20年来以纸面重彩诠释海派风情,早已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今天,当他的新作——十多幅“渐变”系列油画现身2019“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他的画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画作中,熟悉、亲切的上海元素依然可见,明亮、大胆的着色渲染依然延续,艺术家却以一种半抽象的方式,用丙烯在画布上创作,令人不禁想到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想到毕加索、莫迪里阿尼。人们欣喜地看见,海派风情有了更国际化也更当代的表达。

图片2.png

李守白《合欢》,布面油画,2018年

 

一幅尺幅不大的《合欢》,可谓李守白“渐变”系列的代表作。这幅画描绘爸爸、妈妈、姐姐、弟弟一家四口坐在石库门前的其乐融融,对于人物的勾勒没有运用细致入微的写实方式,而是选取了写意色块拼接组合的半抽象方式。画面的色彩极为丰富多姿,传递出的氛围又极为和谐沉静。分别于爸爸、妈妈身旁探出脑袋的小狗与小猫,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与趣味。

图片3.png

由《合欢》衍生而出的一对“合欢椅”

 

值得一提的是,由这幅画衍生而出的一对“合欢椅”也新鲜亮相艺博会现场,令人大开眼界。这是李守白与亚振家居艺术定制共同完成的海派艺术家具作品。其中,绅士椅提取身着长衫、头戴礼帽的男主人形象作为造型来源,用古建筑上常用的窗棂元素以镂空手法制作;淑女椅则灵感来源于身着海派旗袍的女主人形象,采用中国传统攒斗技法制作出冰裂纹装饰。

图片4.png

李守白《十字街头》,布面油画,2019年

 

李守白的艺术为何会出现这样越来越大胆的“渐变”?或许,这个系列的另一幅作品《十字街头》里藏着答案。大面积金黄撞靛蓝的背景里,李守白画了四个“女人”——上海女人张爱玲,西方女人玛丽莲·梦露,还有一位融合东西方特征的女人,以及一只象征着女人的猫。“今天的我们,就像是站在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街头。看中国,看上海,我想借艺术的载体,用第三只眼来看。”李守白告诉记者。他所指的“第三只眼”,不是中国人的眼,也不是外国人的眼,“那是融合东西方的眼光,海派的精神不正是这样的融合吗?”

图片5.png

李守白《后院闲趣》,纸本重彩,2011年

 

其实,在此前形成自身鲜明辨识度的海派重彩画中,李守白就开始酝酿一种融合东西的思路。他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技法融入西洋绘画语言和装饰美感,在宣纸上画石库门、屋里厢,画老上海的生活风貌,画面里或许没有人,却充满了人情味与故事性。 李守白的这种尝试是有底气的——他出生于上海的艺术世家,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的海派画家林曦明,显然深谙本土文化;同时,十数年的海外创作游历经验,又给予他国际化的视野。

图片6.png

李守白《岁月》,布面油画,2018年

 

而今,李守白的“渐变”可被视为以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融合眼光探寻海派之美。他干脆为自己的艺术做了减法,简化了传统具象人物的细腻勾勒、层叠上色,通过色块和光影的渐变表现形象,以意境、氛围甚至是情绪打动人心。这种更国际化也更当代的艺术语言,将为海派艺术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开拓出一条更为广阔的路。

图片7.png

李守白《仲夏》,布面油画,2018年

 

图片8.png

李守白《凛冬》,布面油画,2018年

 

图片9.png

李守白《橙红年代》,布面油画,2019年

 

图片10.png

李守白《幽蓝一梦》,布面油画,2019年

 

图片11.png

李守白《燃情岁月》,布面油画,2019年

 

图片12.png

李守白《繁华时光》,布面油画,2019年

 

图片13.png

李守白《伊人》,布面油画,2018年

作者:范昕

 

附一:

走进石库门的风景里

朱国荣

“知黑守白”系从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转化过来的,其表达的意思显然已与道家主张无为的处世哲学无关,而是指对中国水墨绘画在虚实处理上的一种经营技巧,意谓在落墨时,须时时关心墨迹外的空白处。守白之名也许源出于此。我想没有艺术学养的人是起不出这样的好名字的。

李守白便是出生在上海的这样一个艺术世家里。他的父亲李廷益是一位从事绘画与剪纸的艺术家。在父亲的艺术熏陶和悉心指导下,李守白6岁开始学习绘画与剪纸,读小学时,他的艺术作品已经在上海少儿美术展览中展出,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之后,李守白又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就读,接受正规的美术基础教育。就这样,守白在师徒式和学院式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民间艺术和西洋绘画基础。

1982年,李守白的作品开始入选上海市级美术展览,并初步形成他的艺术面貌:用富有装饰趣味的画风来描绘上海的市井风情。正因为他的这些绘画特色,在九十年代初,李守白受邀到新加坡进行艺术创作,做了7年的职业画家。之后又为了艺术去日本闯荡了3年。李守白的这段在海外的从艺经历,为他今后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经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石库门在近一个世纪的上海发展中已成为一种城市文化,包含了上海人的生活理想、生活习惯和处世哲学。从这个角度讲,石库门是一种生活的建筑形态,要触及上海的文化、上海的生活、上海人的心灵世界,那就得走进石库门。

李守白的重彩画就是一种走进石库门的艺术。他生于石库门,长于石库门,对石库门有着切身的体验,细腻的感受。他把石库门里的市井风情艳丽而优雅地在画中铺陈开来:狭窄的弄堂里,一根横杆搁两壁,上面挂晒着各色衣裤;四方的天井中,地上散着几把小凳,屋檐下吊着腌制的咸肉和火腿;在弄堂的拐角处,井边撂着将要洗涤的一盆子衣服,几只小猫在无聊地闲荡。。。。。。在这些看不见人的风景画中,守白有意让这些主人回避,他想让观众静静地体会石库门那特有的宁静时刻。看着守白的《静巷鸟语》、《细雨润物》等作品,会使我想起荷兰的风俗画家维米尔,在他为家乡德尔夫特城描绘的市井风情画中,总能感受到一种诗意、亲切、恬静,富有美感。也许两者都是在用诗作画,难怪我会把他们联系到一起。

李守白也喜爱画人物,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女性,从妙龄女子到闺阁少妇。她们身穿旗袍,或卧躺在床榻上小憩,或是对镜化妆,抑或是吹箫抚琴,结伴闲聊,即使在最平淡的日子里,也要以最美的姿态度过。她们组成了石库门优雅的生活场景,虽然画面中展现的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态,而只是存在于画家心中的美好记忆和唯美主义的艺术表现,但是人们宁愿相信这是真实的石库门生活。因为在画里包含了人们对石库门的审美情结: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彩墨生辉”表明了李守白的重彩画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他的重彩画源自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家在创作时仍然以线描作为底稿,但是在绘画深入的过程中,一些线条会被浓艳的色彩所覆盖。在赋彩上则脱开了传统的工笔重彩影响,加强了绘画性,并吸收西洋绘画的明暗表现,对人物、建筑的某些部位施以阴影,来表现立体感。画家还采用揉纸、拓印、渲染等多种方法来制造画面的斑驳感和丰富的肌理效果。在守白的重彩画中,我始终被鲜红的花格窗扉所吸引,那是画家对色彩的象征性的匠心运用,使画中的石库门总是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李守白在他的重彩画中将渐行渐远的石库门风情拉近到眼前,还原了他孩提时感受到的情调,让人回忆,让人怀旧。他实际上是在自觉地做着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把石库门里最平凡、最普通,也是最生动的生活场景发掘出来,用形象的画面保留了富有文化意味和历史价值的上海民风。

我想,走进石库门的风景里,是上一代人的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享受,也许是后一代人的梦想。虽然随着今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好,石库门会长久地留存下去,但是那种沪语浓浓、其乐融融的鲜活的市井气息将不复存在。也许到那时,李守白的重彩画会显得更有意义。

2012年4月于上海雅仕轩

附二:

旧梦新写 读李守白的新海派都市重彩画

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二十多年前,上海人曾经因为这座城市一成不变的风景而沮丧、灰心得抬不起头过。二十多年后,上海人却开始为自己生活、熟悉的城市那么脱胎换骨沧海桑田的急遽变化,为那些多少年维系着自己的生命、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一部分的、正在消失中的上海弄堂而叹息、失落。于是,怀旧,作为一种思潮,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在每个人的心头弥漫。从灰心沮丧到失落怀旧,心情的陡转,就发生在历史回黄转绿的一瞬间。于是,艺术开始一片片一丝丝地为人们编织、拣拾旧梦。艺术家李守白就是在一个屹立在这片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一个顽强、执着守望着上海人精神家园的艺术家,一个在旧日弄堂里徘徊梦想的艺术家。

在怀旧的艺术大潮里,艺术家们循着两条路径在走。一是漫步在同样开始消失的江南那些临水的粉墙黛瓦前。一是穿行在已成旧时风景的上海都会的弄堂小巷。后者有迹可循的是贺有直先生笔下以传统线描造型的老上海风情。那是以深厚功力和如名店老汤般的人生阅历为底子的。机智,幽默,生动。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老字号。面对贺有直绘画的“老墙”,年轻一代的李守白动足脑筋,居然别开生面,在老上海题材绘画领域辟出了一个光华灿烂的新天地。

我把他的这些画定义为,新海派都市重彩画。

李守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怀旧,而是在寻找、在打通一条连接昨天都市风情和当下情感世界、视觉体验的艺术隧道。

李守白的绘画取材于以石库门老房子为主体的上海弄堂。那是承载着他童年所有美好时光“天堂”。直至今天,他依然会想起,傍晚时分弄堂飘出的饭菜香,回味起童年记忆最深处的热气腾腾三鲜砂锅汤。对于李守白来说,画老上海不是职业之需,而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达。为此,他就能不惜自己时光和生命流逝,去追寻、去创造一个“有意味的形式”。李守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老上海世界有写实的成分要素。他会精准精细的去展示石库门的红黑相间的砖墙,大门和墙体之间的结构,窗框形态各异的图案,玻璃色彩的千变万化,还有打开的窗台前一捧花的摆放,一块打结的窗帘的垂吊。在《阳光的日子》里,你可以充分领略他对上海老房子正立面结构高超的艺术能力。这些来自于他艺术家的敏锐观察,更来自他内心情感倾诉的需求。艺术的细腻往往因为你的情感的真挚。他的情感是渗透到了建筑的每一寸空间,渗透到了砖缝。这种精细的刻画,会令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想起巴尔扎克对巴黎街道、房子的不厌其烦的描绘。

李守白不是一个自然主义的写实画家。

虽然是我们见过的客堂阁楼,是我们熟悉的过街楼、亭子间、带着雕花装饰的大门,还有天井、阳台。但入画的视角,房屋与房屋、房屋与街道的联系、室内家具的摆放,都带有了经过处理的抽象的结构主义元素。具有高度符号化的特点。他把昔日上海老弄堂有关的一切,竹椅、鸟笼、天井里的水斗、水龙头、吊在墙上的沥水的鲜鱼、过了时的老式家具……有机地组织进了画面。李守白的艺术雄心在于,他想建构一个关于老上海人世俗生活的艺术符号系统,一种艺术的标识。事实上,经过他几年来艺术上的努力,他建构的石库门、老弄堂,已经成为外国人、外地人心目中上海的艺术logo。你想一目了然直观而感性地了解那些业已消失了的上海风情,李守白的重彩画,就是索引,就是地图。

李守白把来自童年生活记忆大胆进行了属于自己的陌生化的艺术处理。早在上世纪30年代,海派作家张爱玲曾留下一段名言:“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有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大凡怀旧的上海,活在记忆里的上海,大都免不了老照片岁月流逝的灰暗的色调处理,脱不了张爱玲的那份“陈旧而迷糊”带着些许没落的情调。李守白的大胆在于他突破了怀旧习惯的色彩限制的藩篱,他用那些浓烈亮丽得接近燃烧的宝蓝、鲜红、柠檬黄,再造了一个强烈的超视觉的艺术世界。将我们曾经的日子,记忆中的生活,空前鲜亮地凸显在了人们的面前。对激活我们沉睡飘渺的关于城市的记忆,这些像阳光蓝天明亮得耀眼的色彩具有号角般的召唤性。李守白的重彩画来自传统,但有远远地离开了传统。没有了传统重彩画的那种古典的富丽堂皇,而是别有一种当代的青春气息。以其超强超艳超亮的色彩,形成了对既定视觉经验和审美心理的挑战,乃至压迫。在色彩上,它们就像可口可乐的红、百事可乐的蓝、爱马仕的橙色,具有极其强大的富于现代感的视觉冲击力。因为审美对象由农耕社会的自然山水转移到现代都市的弄堂住宅,画家在设色敷色等方面,研究、运用了许多特殊的方法。比如为了加强正面墙体的肌理质感,特别在宣纸的背后铺陈厚重的色彩。

上海有它的精魂。这就是“摩登”。摩登,就是时尚、时髦,就是现代风,就是标新立异。但从前的上海人不用后面的那些词,而喜欢用洋泾浜的“摩登”来代替。不管你是否喜欢,那是一种“上海味道”。近代的上海,是中国演绎摩登风情的大舞台。上海大众的摩登在南京路,上流精英的摩登在淮海路,而骨子里底色的摩登,则无处不在地生活在石库门弄堂里。上海的所有摩登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都是由生活在此中的都市女性带出去的。她们同样是李守白重彩画当之无愧的主角。她们在李守白笔下,将上海摩登的精髓,再度演绎出了曾经有过的那些动人的瞬间。她们身着海派风格的旗袍,诚如张爱玲说过的那样,“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从妙龄少女到闺阁少妇,婷婷袅袅,兼备着窈窕淑女的妙曼曲线和贤淑典雅的气度。一如朱国荣先生说的那样,即使在最平淡的日子里,也要以最美的姿态度过。她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经意一瞥蕴藉着万种风情。品茶、梳妆、弹琴、绣花、弹唱无不流淌着一股唯美的情愫。再加以这些都市女郎都长着一张蒙迪里阿尼笔下女性的瓜子脸大眼睛。那实在是一种想象中而不是现实中的梦幻的美。我特别喜欢除夕夜两小无猜,手拿压岁钱坐着,头和肩相偎的温馨。《量衣》中少女的曲曲身姿、难以言表的神情和老裁缝专注的目光,将日常生活的气息,传达得丝丝入扣。既展示了风俗,也传达了风情。上海弄堂的摩登是和最寻常的“过日脚”联系在一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上海的方式。李守白的方式是重彩的唯美的现代的。

上海作家王安忆不无感叹地说,一百年的上海就好像是一个短梦。留下了可怕的梦愿和美丽的幻境,而身后江水长东流。其实长东流的还有艺术。比如,李守白和他的新海派都市重彩画。

2014-9-1深夜

附三:

超越的魅力:李守白的艺术创新之路

郑土有

李守白是一位新锐海派艺术家,石库门风情重彩画的开拓者,也是海派剪纸的领军人物,蜚声海内外。他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他的创新之路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众所周知,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下的中国遇到了极大的生存困难,随着其生活实用功能的消失,没有了生活需求,也就失去了传承的动力。如何使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国民间艺术与当今的生活对接、继续发挥其作用,是众多艺术家苦苦求索的问题。传统需要创新,是一个共识,但如何创新、怎样创新,是一道不易解决的难题。从李守白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发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值得借鉴:

一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深谙。惟有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刻理解,才能知晓哪些是优势,哪些是劣势,哪些是值得继承的,哪些是需要扬弃的。李守白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李廷益是著名的剪纸艺术家,他从小就受到父亲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和民间艺术的熏陶,10岁时剪纸作品就被《文汇报》刊登,11岁时剪纸作品《学科技》参展“上海市少年儿童美术展览”,选为展览会海报,被多家报刊刊登。考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后,接受了正规的美术基础训练,接触了西方的绘画理论。尔后他又拜中国著名画家、剪纸大师林曦明先生为师,同时沉迷于古代绘画名作(特别是敦煌壁画)的临摹学习以及经验的汲取。正是李守白的这种艺术经历和艺术修养,为他的艺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使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善于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长处,并将它们融汇于艺术创作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是创新的理念和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李守白自1991年后在国外十多年的从艺经历。在异国他乡,让他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中国的民间艺术在国外发展空间很大。像日本就很重视传统,他们的绘画十分严谨,从服装设计中,从看樱花的展现中,从木偶玩具身上都能看到日本浓重的民俗文化,我想这是一种感觉,一种千百年浸润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的文化基因,是不能割舍的。”这种感受是在普遍崇洋的上海无法体会到的,也促使他从理性的层面对传统民间文艺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游学的过程中,大量接触了异域的艺术,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嫁接的成功案例。通过阅读大量现代绘画书籍,发现不少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民间艺术的影子,使他认识到剪纸也可以成为传播现代艺术的载体,成为具有现代艺术品性的不朽之作;认识到传统与时尚并不矛盾,传统中沉淀着民族文化的密码,只要通过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作适当的“转化”,完全就可以成为时尚的艺术。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李守白开始了他的创新之路。例如,他的石库门风情重彩画一经问世,就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多少画家画过石库门,为何唯独李守白的作品取得了成功,被誉为“石库门先生”?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石库门生活的了解:“从小就生活在石库门建筑里,每天放学,都在石库门的弄堂里玩,追来打去,就是在家里画画的时候,也会趴在窗台上看,看人家下班,打招呼,收衣裳,聊天……这些场景,闭上眼睛都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他的创作理念:

A、“第三只眼睛看石库门”:画石库门,却能跳出石库门,冷眼静观石库门。艺术创作要求艺术家熟悉描述的对象,要有激情;同时又必须有距离感,过于沉浸其中就会迷失艺术家的“自我”,也不可能发觉描绘对象的精髓,因为“身在此山中”就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要进得了山,同时必须出得了山,站在更高的山上冷眼看待此山,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李守白的“第三只眼看石库门”正是遵循了这种艺术创作的规律。

B、“墙上艺术走向生活”:将生活注入石库门内,用讲故事的方式作画,表现的是鲜活的石库门生活;每一幅画都是在叙述一个故事。

C、“简单还原”:用最简单的元素,最平常的生活,原汁原味的色彩,回归生活的本真。因此,李守白画笔下的石库门,是生活场景中的石库门,是有生命的石库门,也是人们记忆中石库门,它滤去了生活不尽如人意的一面,留下了人们对生活的永恒向往:愉快,温暖,和谐。这正好切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满足人们的怀旧心理。

三是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创新就意味着抛弃部分传统,抛弃陈规,扬弃已不合时宜的东西;创新需要勇气,还要冒失败的风险。正因为如此,很多艺术家面对困境往往裹足不前,不敢迈出这一步。当然创新也是需要能力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无法创作出真正具有创新的作品。从这些年的创作实践看,李守白在创新的道路迈出了三步坚实而富有成效的步伐:

A、从传统剪纸到创意剪纸。李守白在剪纸艺术方面的探索其实很早就已开始,但成功的标志是2004年创作的长17米、高0.6米的大型剪纸长卷——《上海童谣》,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当年孩子们在石库门里弄集体玩耍的情景,孩子们天真的童趣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此作品多次赢得大奖。自此以后,其创新的步伐更快,走的是传统剪纸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的路子,认为“把传统剪纸的装饰纹样和现代时尚的造型设计相结合,用兼容并畜的海派特点来描绘都市题材,这比原生态的剪纸更容易贴近我们的城市生活”。

B、从创意剪纸到石库门风情重彩画。“他知道剪纸的外在美不及绘画艺术,但剪纸的构图、造型能为现代艺术提供骨质感;剪纸技法可以成为开拓艺术的手段。于是,他大胆的在重彩画中运用剪纸元素。”其重彩画继承了工笔画的传统,在生宣纸上作画,用中国画的颜料铺彩,同时借鉴油画的技巧,特别是对明暗,黑白关系的处理,以及将剪纸艺术的语言运用于绘画之中,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创作了一批以上海石库门为背景的重彩画,将上海老城厢特有的民俗生活浓缩于画中,从中折射出上海都市风情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精髓,得到中外艺术家的一致好评。

C、从纸面艺术到跨界艺术。李守白并没有满足于重彩画的成功,近些年来不断开拓,将创意剪纸从纸面艺术向生活领域扩展,他自己称之为“跨界”行为。如将创意剪纸《上海童谣》制作成立体雕塑,运用到家具装饰和大型的环境装饰方面,如2009年春节在上海时尚之地新天地布置的大型剪纸雕塑“团圆新天地·翘首最牛年”,2010年在卢湾区西成里“上海童谣大型浮雕壁画”等,都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泡咖啡中国人永远比不上外国人,泡茶外国人永远不如我们一样,我要把中国民间艺术的新价值发掘出来,但是必须要迎合时代、前卫时尚。”这正是李守白艺术创新的成功之处,也是他不断努力的方向,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功。

附件四:

李守白简历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上虞,擅长绘画和剪纸。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先后在法国、德国、奥地利、古巴、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连续17年参展上海艺术博览会,作品摘取包括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先后被授于中国“德艺双馨 剪纸艺术大师”、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中青年艺术家”、“2020中国非遗传承创新功勋模范人物”等称号。作品被中国剪纸博物馆、上海美术馆收藏委员会、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剧院画廊、美国星巴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泰富广场有限公司等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白电巨头业绩分化 厨电集成灶表现亮眼

2021-11-19 14:16:43白电巨头业绩分化 厨电集成灶表现亮眼

家电行业价格战死灰复燃?产品升级趋势明显

2021-11-18 13:22:54家电行业价格战死灰复燃?产品升级趋势明显

高端家电正悄然爆发 有效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2021-11-18 11:42:24高端家电正悄然爆发 有效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原材料“涨声”不断 小家电市场承压明显

2021-11-17 14:12:21原材料“涨声”不断 小家电市场承压明显

2021年前三季度干衣机零售量累计57.5万台 同比增长51.2%

2021-11-16 11:37:142021年前三季度干衣机零售量累计57.5万台 同比增长51.2%

第三季度 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销售规模同比下滑4%

2021-11-16 11:43:00第三季度 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销售规模同比下滑4%

相关新闻